一名乌军女兵接受乌电视台采访,被问前线更缺人还是无人机时,她坦言:前线最缺的是人

九鼎观世道 2025-10-01 19:20:33

一名乌军女兵接受乌电视台采访,被问前线更缺人还是无人机时,她坦言:前线最缺的是人,现在最大问题不是缺不缺人,是人快打光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最近一则乌军女兵的采访片段在网络上迅速传播。面对镜头,她没有重复官方常用的“胜利在望”或“正义必胜”,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前线的窘境:“最缺的是人,不是装备,也不是无人机。人快用光了。”这句话没有煽情,却像一记重锤,击中了乌克兰战争最真实的痛点。 战争已持续三年多,本以为现代战争能靠科技、无人机、情报系统减少阵亡,现实却无情打脸。乌克兰自2022年大规模动员以来,征兵令一波接一波,兵员消耗却越来越快。 如今,征兵年纪不断下调,连许多原本在医院、后方工作的女性,也被换上军服前往战壕。前线的士兵结构和三年前已大不相同。 乌克兰社会青壮年人口因战争和外流大量流失。官方虽然不承认具体伤亡人数,但外界估算,伤亡数字远远超出早期预期。很多家庭在战乱中破碎,男丁外逃,家中的妇女与老人不得不接班。前线部队人员更换太快,有些新兵训练时间极短,刚分到单位就直接被推上最前线。 而被寄予厚望的无人机等高科技装备,并没有改变根本局势。乌军无人机经常被俄方电子战设备干扰,损耗速度极高。 每次丢失的无人机都需要士兵冒险回收与修理,风险巨大。更要命的是,精确打击武器虽然先进,但要发挥作用离不开地面人员冒死标记目标。高科技不是万能钥匙,反而让士兵面临更多危险。 缺兵的同时,乌克兰还不得不靠高薪吸引外籍雇佣兵,但这些人良莠不齐,有的战斗力堪忧,有的甚至临阵脱逃。 乌克兰士兵与雇佣军之间的待遇差距,也在前线引发不满情绪。与此同时,西方对乌的军事援助变得越来越“捉襟见肘”,武器弹药供应不稳定,装备损坏后难以及时修复,部队作战能力进一步下降。 反观俄军,虽然自身也有压力,但合同兵轮换机制较完善,装备和弹药大部分自产,工厂昼夜生产,供应链条更稳定。俄军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兵源和后勤,乌军却在持续消耗中日益吃紧。 现在西方舆论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兵源危机”“心理崩溃”“前线压力”等议题,不再只强调无人机和技术革新。 如今的乌克兰前线,很多士兵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创伤。每天要面对数百发炮弹的袭击,长期缺乏休息和精神压力,使不少人身心俱疲。 有些士兵被俘后直接坦言,士兵们宁愿被俘也不想再在战壕里煎熬。战争从来不是一场机械的“装备较量”,而是一场意志力和人命的消耗赛。 谁都明白,战争的胜负最终要靠人来决定。无人机再多、炮弹再足,没人能操作、没人肯坚守,终究守不住阵地。更何况,人的意志和士气不是物资、资金能轻易补齐的。技术再进步,战场上最稀缺、最宝贵的终究还是“人”。 你们说,在这场消耗战里,乌克兰能靠“高科技”续命多久? 信源:新华网. 俄媒,兵源不足令乌军转向全面防御

0 阅读:6
九鼎观世道

九鼎观世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