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面临“关门”前,美国做了项决定!   2025年9月30日的华盛顿,面临联邦

波览历史 2025-10-01 00:47:34

政府面临“关门”前,美国做了项决定!   2025年9月30日的华盛顿,面临联邦政府资金即将耗尽,参议院民主党急着抛出7到10天的临时拨款方案想救火,可两党依旧咬着牙互不相让。   而白宫早就放出话,一旦停摆成真,就要启动大规模永久裁员,这哪是财政谈判,分明是拿几十万联邦雇员的饭碗当赌注。   最近这段时间,不少联邦雇员已经开始提前规划应急资金,有人翻出储蓄账户计算能撑几个月,有人联系兼职准备补收入缺口。   2018年那次停摆,不少人曾向亲友借钱维持生计,如今面对可能的永久裁员,这种不安比临时休假更让人煎熬。   还有国税局的工作人员,今年以来部门已经减员近四分之一,日常处理税表、退税审核的压力本就很大,现在又要担心岗位不保,工作状态大受影响。   这些普通人的焦虑,根源其实是白宫抛出的一记“狠招”。按照以往的规矩,政府停摆无非是暂时无薪休假,等资金到位就能复工,可这次不同。   早在9月24日,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就给各部门发了备忘录,要求提前圈出两类岗位:一类是停摆后资金断供的,另一类是“和总统优先事项不符的”,直接为永久裁员铺路。   有内幕消息显示,环保署的气候研究团队、卫生部的公共卫生项目首当其冲,这些恰好是之前拜登政府重点推进的领域,不少在这些部门工作的科研人员,已经在悄悄更新简历,联系高校或私营机构寻找机会。   更过分的是,白宫还逼着部门在停摆前让员工签“自愿辞职信”,这样就能绕开劳动法,不用给一分钱赔偿。   现在洛杉矶联邦法院已经收到好几起集体诉讼,原告大多是基层行政人员,他们表示从未主动申请离职,却被部门反复催促签字,不签就面临“停摆后优先被裁”的暗示。   这场闹剧表面看是钱的问题,民主党要1.5万亿美元临时拨款,共和党只给1.1万亿,差了整整四千亿。   但真正的死结藏在医保上,民主党想把奥巴马医改的补贴续上,保住两千六百多万低收入者的医疗保障,还想取消之前对医疗补助的削减;共和党却觉得这些都是“浪费”,要把钱挪去搞边境安全。   特朗普甚至在公开场合指责民主党“拿纳税人的钱给非法移民搞医疗”,这话里水分不小。   民主党实际提议的是给为非法移民提供急诊服务的州提高报销比例,避免医院因欠费拒收患者,可这还是成了共和党攻击的把柄。   两党这么僵着,其实都是为了2026年的中期选举。   民主党想借着医保议题凝聚支持者,让选民看到自己在为民生发力,尤其是在摇摆州,低收入群体对医保补贴的依赖度高,保住补贴就能争取更多支持。   共和党则盼着政府停摆,把责任推给民主党,渲染对方“不会管政府、不会搞经济”,顺便讨好党内主张“小政府、减开支”的保守派。   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就公开说,“士兵拿不到薪水,社保支票可能延迟,都是因为查克·舒默非要在拨款里加无关的福利条款”。   可这种算计早就被看穿了,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吐槽,“两党吵架,最后倒霉的总是普通人”“与其争来争去,不如想想怎么让大家有饭吃、有班上”。   最让人担心的不是短期的停摆,而是这种操作对美国公共服务根基的破坏。   环保署早就被折腾得够呛,今年五月就宣布要解散核心的污染监测研究部门,一口气砍掉七成多科研人员,之前负责监测饮用水重金属含量、追踪空气污染源头的工作,已经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   现在再要裁撤气候研究团队,以后连制定区域性污染治理方案都没了数据支撑。   要知道,2025年3月最高法院才刚削弱了环保署对发电厂排放的监管权,如今再砍掉科研能力,等于彻底让这个部门“名存实亡”,普通民众想投诉污染问题,可能连个能提供专业检测的机构都找不到。   国税局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去,减员四分之一后,日常处理税表的周期已经从原来的21天延长到45天,不少民众反映退税迟迟不到账。   要是再赶上停摆,那些申请延期报税的企业和个人,可能要等到明年才能拿到审核结果,甚至可能影响后续的贷款、投资计划。   然而,特朗普自己推动的税法改革,本需要国税局增加人手解读新规、帮助纳税人适应,现在反而因为裁员拖了后腿,不少中小企业主抱怨“连个能咨询政策的人都找不到”。   州政府这边也快扛不住了,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这些联邦雇员集中的地方,议员们两头为难。   一边要跟着本党立场在国会投票,一边看着本地选民发愁。   共和党控制的红州情况更复杂,他们本来就反对扩大医疗补助,现在既要配合联邦砍开支,又要应对本地低收入群体的抗议,很容易引发新的矛盾。   国际社会也在盯着这场闹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早就警告,要是美国真出现技术性违约,全球央行可能会加速抛售美债,现在中国手里的八千亿美元美债、日本持有的一万一千亿美元美债,都在悄悄换成黄金储备。   毕竟谁也不想把钱放在一个连政府预算都搞不定的国家手里。

0 阅读:1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