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总统的儿子尼古拉,在北京大学过着 “北漂” 一样的生活。 清晨的北大校园里,总能看到尼古拉背着双肩包走进教学楼的身影,他上课从不迟到,提前十分钟坐在教室前排。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知识点,和其他学生一样认真听讲、参与课堂讨论,没有丝毫权贵子弟的架子。 尼古拉在学术上的投入,让北大师生印象深刻。 入学至今,他已经主动参加了 20 多场校内学术讲座,涵盖国际关系、中国历史、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有次参加 “一带一路与中东欧合作” 主题讲座后,他用流利的中文向主讲教授提问,从合作机制到文化交流细节,问题具体且有深度,当场得到教授的肯定。 更让人惊讶的是,他曾在学院组织的学术报告会上,用中文完整阐述 “中白科技合作的未来方向”。 报告中引用了大量中国政策文件和行业数据,逻辑清晰、观点独到,在场听课的老师都评价 “这个孩子是真心来学知识的,不是走过场”。 在体育场上,尼古拉同样展现出热情与活力。 北大体育课的篮球比赛中,他主动加入班级队伍,和同学们一起跑位、传球、投篮,拼抢时格外认真,哪怕摔倒了也立刻爬起来继续比赛。 有次球队落后两分,最后十秒他接到队友传球,果断突破上篮得分,帮助球队扳平比分,场边同学自发为他鼓掌。 媒体报道此事时,称他是 “白俄总统铁血儿子”,还特意提到他常说的一句话 “体育无国界”,这份对体育的纯粹热爱,让他和同学们拉近了距离。 尼古拉对中国文化的融入,更超出很多人的预期。 他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太极,每天早上会在未名湖畔跟着老师练习招式,动作舒展流畅,已经能完整完成一套简化太极拳。 书法课上,他从握笔姿势学起,现在能写出工整的楷书,还曾把自己写的 “友谊长存” 送给同学。 最让人意外的是,他对京剧脸谱也有研究,不仅能说出不同脸谱代表的人物性格,还尝试过绘制包拯、关羽的脸谱,细节把控十分到位。 这种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让他在和中国同学交流时毫无障碍,也让大家看到他融入校园生活的诚意。 尼古拉的低调努力,打破了人们对 “权贵子弟” 的刻板印象。 他和其他北大学生一样,在食堂排队打饭,偶尔会和同学分享家乡的美食;课后泡在图书馆查资料,遇到难题会主动向老师请教。 周末有时会和同学一起逛胡同、看展览,感受北京的城市氛围。 有网友发现,他很少出现在娱乐场合,更多时间是在校园里专注于学习和生活,这种 “北漂” 式的踏实状态,赢得了不少人的好感。 网友们对尼古拉的评价充满正面声音。 有人说 “老卢把自己的接班人都放心地放在了中国,可见中国和白俄罗斯才是真正的铁杆兄弟”,认为这背后是中白两国深厚的友谊。 也有人感叹 “会太极、写毛笔字、还懂京剧脸谱,中文流利到能做学术报告,这文化融入感也太强了”。 还有网友提到 “怪不得不和老爹一块走红毯,真的懂中国文化”,称赞他不依赖家庭光环,靠自己的努力赢得认可。 更多网友表示 “这样素质高的留学生多来些就好了”,并祝福 “尼古拉王子健康平安,成为白俄罗斯未来的栋梁”。 从在课堂上认真记笔记,到在篮球场上奋力拼搏;从用中文做学术报告,到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尼古拉在北大的生活,没有特权加持,只有踏实与努力。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无论身份背景如何,真诚的学习态度和对生活的热情,总能赢得尊重。 而这份跨越国界的学习经历,不仅让他收获了知识与友谊,也成为中白两国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增添了温暖的注脚。 信源:卢卡申科:小儿子尼古拉正在北京大学受苦——网易
大学老师才是真正的顶流……
【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