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让中国背锅!印度制造业受挫,230亿打水漂,扬言中国在搞破坏 说起印度的“制造业雄心”,一开始那可是好大一盘棋。 政府自信满满扔出230亿美元,想靠生产挂钩激励计划,让全球投资纷至沓来,制造业一举飙到GDP的四分之一。 可三年过去,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钱没花出去,制造业不但没起飞,反倒一头扎回了14.3%。 眼看雄心壮志成了空中楼阁,印度又把锅甩向了中国,甚至扬言中国在背后“搞破坏”。这事儿到底咋回事?咱们摊开说说。 回头看印度这波操作,2020年启动生产挂钩激励计划,声势浩大,目标是让补贴变成“投资放大器”。按理说,拿出230亿美元,哪怕有点水分,也该砸出点动静吧? 可《华尔街日报》一查账,发现真正到账的补贴才17.3亿美元,连零头都不到。制造业占比不升反降,出口更是跌到50年来的新低。 对比中国,过去每投一块钱补贴,能带动三块钱社会投资,越南外资落地效率高得惊人,钱到项目成,干活带劲。再瞅印度这“钱花不出去”的窘境,问题就藏在细节里。 贾扬特是印度本土经济学家,他说得挺直白——补贴再多,企业也不敢拿。为啥?官场腐败传闻早就人尽皆知,企业家们生怕今天领了补贴,明天就被法院传唤,案子拖上十年八年没个头。 印度的法治效率堪比蜗牛,企业宁愿观望,也不敢贸然下场。就像你家门口摆着一盆金子,旁边却竖着“此地有诈”的牌子,谁敢伸手?补贴成了摆设,计划自然落空。 钱花不出去,还要背上债务包袱。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印度外债已经高达2.1万亿美元,财政压力压得喘不过气。 为了补窟窿,印度政府甚至拿外资当提款机,没钱就找外企开罚单。2025年,大众和三星等跨国巨头就被罚得一脸懵,外资一看苗头不对,撒腿就跑。 2024年外资净流入一下子跌了85%,这一幕活脱脱像电视剧里的“跑路潮”。资本最现实,只要环境变了,哪怕你开出天价补贴,也没人愿意陪你玩。 说到营商环境,印度的短板真是一目了然。办事要“润滑”,工程要“打点”,港口效率更是“慢得发慌”,跟中国那种井井有条比起来,差距大得让人无语。 中国当年改革开放,就是把规则立住了,把政策说透了。企业家有底气,投资才敢砸下去。反观印度,规则像弹簧,企业家个个心里没底。 有人还觉得可以“跳过制造业,直接搞服务业”,把西方那一套“印度软件奇迹”当成灵丹妙药。 可老实说,十几亿人口的就业问题,光靠写代码、做服务,根本兜不住。制造业才是养活老百姓的根本,这点道理,经济学家早就说透了。 印度这边计划一地鸡毛,甩锅中国倒是成了“常规动作”。媒体报道,印度外长苏杰生直接把责任甩给西方和中国,说什么中国停派技术工人,导致项目烂尾。 再掀起2024年中印贸易顺差,声称中国在“吸血”,把账都记在中国头上。 可数据不会说谎。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是印度的125倍,优势明明白白写在技术积累和产业链上,哪儿来的“破坏”?有本事你把规则立好、把补贴用对,谁还能拦着你腾飞? 再说,印度自己2024年收紧签证政策,反过头指责中国派人太少,听起来像是“把门锁了怪别人不进来”。 外资撤离、项目停摆,根子还不是官场乱象、罚单横飞,搞得人心惶惶?历史上,英国殖民印度时摧毁了本地纺织业,导致产业断层。 现在印度制造业的困境,何尝不是“甩锅文化”在作祟?只要一出事,先抓外部找理由,内部问题没人管,这种思路只会让大计划沦为空谈。 事实上,印度制造业的教训摆在那儿:缺的不是钱,也不是中国的“善意”,而是一个像样的营商环境。贾扬特的话点破了真相,政府如果还沉迷于“外部破坏论”,那这230亿美元注定还得打水漂。 学中国、学越南,做事情得踏实,补贴要落地,规则要硬气。甩锅只会让人笑掉大牙,制造业想崛起,不靠嘴皮子,靠的是实打实的行动。 印度制造业的结局,不是别人替他写下的注脚,而是自己一笔一画画出来的。宏大计划、雄心壮志,终究敌不过现实的“绊脚石”。收起那些花里胡哨的指责,把精力放在治本上,才有机会翻篇。 参考资料:印度政府被曝已决定,终止230亿美元激励国内制造业的“生产关联激励计划” 2025-03-21 18:08·观察者网
美国人现在“恐印”到什么程度了,由于工作签证问题,印度人急于返回美国,结果美国人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