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重庆一个36岁的光棍在雪夜里面捡到了一个弃婴,含辛茹苦地将她拉扯长大,在养女28岁的时候,这个光棍父亲突然病倒,走投无路的时候养女上了一个电视台的节目……那年冬天,邓和平回家的路上,听到一个婴儿的哭声,循声找到一间破旧的茅草屋,发现一个被遗弃的婴儿,冻得瑟瑟发抖。婴儿身边只有一张纸条,写着“下午四点”。他把孩子抱回家了。 邓和平那时候36岁,重庆忠县凉水村人,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老病缠身,弟弟智力低没法自理,妹妹还小,全靠他一人扛。打零工维持生计,娶媳妇的事早搁一边。1990年冬天,他从镇上干活回来,路上听到哭声,找到茅草屋边草堆里的女婴。身上单薄,纸条标出生时。他本想走人,家底薄再添张嘴更扛不住。可小手一抓,他心软了,裹上棉袄抱回家。全家商量一宿,决定留下来,取名邓雪凤,盼她像雪中凤凰般坚强。从此,他一个糙汉子学起带娃,换尿布喂奶粉,夜里哄睡,日子更紧巴。 村里人闲话多,有人说他捡野孩,有人猜是外头私生子。哥们劝扔了孩子,好找媳妇过日子,他摇头不听。邓雪凤从小知道自己是捡来的,没怨言,反倒早早帮手。递热毛巾给养父擦手,爬凳子炒菜分担家务。爷爷教她识字,她练得认真,爷爷说改变命就靠读书,她记心里。成绩一直拔尖,三好学生年年拿,老师也喜欢这丫头。邓和平不瞒她身世,她对家人的感情没变。十年过去,她上小学五年级,全家宠着她长大。可穷日子没变,养育成本高,他更卖力干活,身体渐渐吃不消。 亲生父母突然出现,打破平静。那年邓雪凤十岁,他们年轻时穷扔了孩子,现在做生意发家,想接回去。带钱和补品上门,邓和平推掉,说养孩子自愿,不图回报。问邓雪凤意愿,她看一眼养父,又看夫妇,最终选择留下来。夫妇没辙,留下东西走了。这事让邓家更团结,大家觉得她没被钱迷眼,认定是自家骨肉。邓和平继续供她上学,爷爷鼓励多攒学费。邓雪凤看在眼里,用好成绩回报,一份份奖状贴墙上。全家倾力帮她,盼她第一个出山上大学。 家变来得猛。奶奶病重,没扛过去,先走一步。爷爷受打击大,趁人不在悬梁自尽。姑姑扛不住悲伤,收拾东西外出打工。只剩邓和平、邓雪凤和叔叔三人相依。邓雪凤想辍学帮挣钱,见养父叔叔劳累,她心疼。可爷爷的话在耳边,她咬牙坚持。考上当地重点高中,养父和叔叔外出打工寄钱回来。她三年苦读,拿到湖南师范大学临床医学录取通知书。选医是因为见家人常生病,想学成后帮他们,也救更多人。大学里她泡实验室,笔记记厚厚一摞,手指起茧。 邓雪凤大三时,父亲病倒。支气管炎旧疾加重,小感冒引发双肺气肿,呼吸困难,人瘦一圈。她赶回家,见他卧床不起,急得直转。想休学照顾,辅导员知道她家底,劝别轻易放弃。上报学校,安排叔叔和父亲保安工作,挣点稳定钱。可医药费大头还缺口,她愁坏了。老师看电视,提起《中国梦想秀》,说上节目能圆梦。她决定试,学跳惊鸿舞。一个月苦练,从生疏到能跳完整。节目现场,她讲故事,从捡婴说起,到家变,到选择留养父。嘉宾听完动容,全场同意帮筹手术费。 手术后,邓和平身体好转,邓雪凤继续念书。大四保研成功,读硕士。毕业时,她带父亲去广东佛山定居。那里工作机会多,她当医生,顺带在小区开老年医疗点。帮老人查体,量血压测血糖,父亲在家歇着,叔叔帮打下手。日子稳当起来,三人围桌吃饭,简单却踏实。邓和平半生付出,没后悔。邓雪凤用行动还恩,父女情深,胜过血缘。这故事接地气,就在普通人身上,穷苦中见真情。
姑娘回家吧!就因为一巴掌,让女儿把房间让给侄子,重庆这姑娘16岁离家,整整十年
【238评论】【9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