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中国人不守国际信用,在1842年白纸黑字签下香港永久割让,如今却要收回!”

烟雨评社 2025-09-27 13:43:03

“你们中国人不守国际信用,在1842年白纸黑字签下香港永久割让,如今却要收回!”2000年,英国教授泰勒当面怼金一南,谁料,金一南一句话,便堵得教授哑口无言。 2000年初,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的讲堂里,一场关于“国家信用”的交锋,意外地把这个概念的里子和面子都给掀开了。当英方泰勒教授拿着1842年的《南京条约》,质问中国收回香港是不是“不讲信用”时,金一南将军的回答,给所有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际政治课。 这堂课的核心是,一个国家的信用,得有两根柱子撑着:一根叫法理,一根叫实力,面对那份被奉为“信用凭证”的旧条约,金一南根本没去辩解,他直接给它重新定了性。他说,那上面写的不是信用,是一个民族的“血泪账”。 他把时间拉回到历史现场:1842年,英国的炮口就对着南京城;1860年,圆明园的熊熊大火,烧得谈判代表连家人都受到了威胁。他打了个很简单的比方,有人拿枪指着你脑袋,逼你签了份卖房合同,这合同能算数吗? 道理讲完,他开始上法理。他搬出了1969年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明明白白写着,武力胁迫下签的条约就是废纸一张。 为了不让这听起来像是中国的一家之言,他把欧洲自己的历史翻了出来:一战后,法国拿回阿尔萨斯-洛林;二战后,欧洲各国收回被纳粹抢走的土地,谁说过他们“背信弃义”了? 话锋一转,他把矛头直指英国自己。1922年,是谁撕了跟伊朗的“永久石油协议”?1956年,又是谁为了苏伊士运河,二话不说就出兵埃及?这些事儿,让泰勒教授脸上一阵白一阵红,他所站的道德高地瞬间塌方了。 如果说讲道理是“文戏”,那接下来就是硬核的“武戏”了。泰勒问了第二个问题:英国为马岛都能打一仗,怎么就把富裕的香港还了? 金一南没绕弯子,一个反问直接砸了过去:“你们当然可以不还,但中国也能像朝鲜战争时那样,派百万大军过来,你们挡得住吗?” 这话不是空口白牙的威胁,背后是实打实的战绩。他提醒现场的英国军官们,别忘了在朝鲜,英国那几支号称近两百年没输过的王牌部队,是怎么在两天内被志愿军打垮的。连被俘的英军士兵都承认,虽然自己武器好,但确实是输得心服口服。 “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就别指望在谈判桌上能得到!”金一南这句名言,点透了香港回归的本质。那场立国之战,早就为几十年后的外交谈判注入了最强的底气。香港回家,靠的是谈判,但谈判的后盾,是中国有能力随时把它拿回来。 最后,金一南把话题从法律和军事,拉到了一个更能让所有人共鸣的层面,情感。他让大家看到的,不只是香港,而是19世纪中国被夺走的那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那是什么?那是无数代人赖以生存的“庄稼地”,是埋着“祖宗的坟茔”的地方,是一个民族的“根”,他巧妙地让西方人换位思考:你们英国能为马岛拼命,法国能为阿尔及利亚坚持几十年,都是在捍卫自己的“根”。那中国人拿回被抢走的东西,给祖宗一个交代,怎么就成了问题? 这么一说,现场的西方学者都低下了头。全场鸦雀无声,随着泰勒教授的一句道歉和离场,全场爆发出掌声。 金一南用事实证明了,一个国家的信用,不是死守着一份不公的条约,而是要有能力、有决心、有正当理由去纠正历史的错误,去守护自己的根本。就像他后来书里写的,一个国家不能只会微笑,也得学会瞪眼,而瞪眼的底气,正是来自法理与实力的双重支撑。 金一南的这次交锋,虽然只是国际交流中的一个小插曲,却如同一滴水折射出阳光,映照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角色的转变,它预示着一个更加自信、开放、负责任的大国正在崛起,这个国家不仅有能力维护自身利益,更有智慧和胸怀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信源:中国网资讯

0 阅读:0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