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成考中状后元,乾隆当众问:“百官都传你祖上是秦桧,果真如此吗?” 此言一出,在场官员面面相觑,秦大成用七个字博得了乾隆的欢心。 秦大成能够成为状元,从头到尾都充满了 “巧合” 的色彩。 最初参加会试时,秦大成原本在录取名单之外,巧的是一位已经上榜的考生,因家中长辈离世需按制 “丁忧” ,空出的名额才让他以 “补录” 的身份勉强进入贡士行列。 到了殿试环节,原本排在第十一名的秦大成,因前十名考生被人举报涉嫌 “科场舞弊”,乾隆震怒之下,直接将这十人除名,秦大成就这样 “意外递补”,登上了新科状元的宝座。 很快,朝堂上关于秦大成身世的流言便悄悄传开了:“嘉定的秦氏家族,该不会是奸相秦桧的后代吧?” 乾隆对于这位 “幸运状元”,原本就心存审视,想亲自检验一番,看看这位江南书生是否真的拥有与状元头衔相匹配的才学和心性。 于是,在召见新科进士时,乾隆突然问秦大成:“朕听说百官在私下里议论,说你是秦桧的后代,这件事是真的吗?” 在场的官员和进士们,变得鸦雀无声,因为如果秦大成承认是秦桧的后人,那么他的仕途肯定会就此终结;可如果否认,一旦被查出是在说谎,就是欺君之罪,轻则被罢官,重则可能丢掉性命。 秦大成脑中快速思考后,说:“启禀陛下,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朝天子一朝臣”既没有回避和秦桧同姓的事实,又巧妙地把秦桧的恶行归结为 “昏君在位”,同时还不着痕迹地夸赞了乾隆。 乾隆听完之后,先是愣了一下,接着放声大笑,指着秦大成对百官说:“说得好!现在的君主早就不是过去的昏君了,现在的臣子自然也不是过去的奸臣,秦爱卿果然有状元的才学!” 这场惊心动魄的问答就此结束。宴会结束后,户部尚书特意追上秦大成,说:“刚才真是为你捏了一把汗,你这个回答实在是太绝妙了!” 凭借这句机智的回答,秦大成顺利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但进入皇宫任职后,那次大殿上对话惊险的场景经常在他脑海中浮现,让他对官场的凶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有一次在编纂史料时,秦大成如实地记载了 相关内容,却遭到御史弹劾,虽然最终因为乾隆念及他的才学,免于责罚,但这件事让他看清了官场的复杂和危险。 几年后,秦大成以 “母亲年纪大了,需要回家照顾” 为由,向朝廷递交了辞官的奏折。 乾隆虽然惋惜这位机敏的状元离开,但也被他的孝心打动,最终批准了他的请求。消息传到嘉定后,乡亲们纷纷前来劝说:“别人拼尽全身力气都想求得一官半职,你却放着状元郎的身份不要,实在是太傻了!” 秦大成笑着回答:“家里有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 回到嘉定老家后,秦大成在乡塾里教书育人,空闲的时候还会帮乡亲们代写书信、调解邻里之间的纠纷。他把在京城任职时攒下的俸禄,大部分都捐给了家境贫寒的学子,自己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 乾隆四十四年(1779 年),秦大成在家中去世。家人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名下只有三十亩薄田,却收藏了满满一书房的书籍。 秦大成的故事,渐渐在嘉定一带流传开来,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有人根据他放弃仕途的选择,编了一句歇后语:“秦大成中状元 ,地位高是高,可惜没留住”,带着几分调侃的意味;但更多的人被他的品德和智慧打动,把他请进了当地的乡贤祠,供后人瞻仰纪念。 有意思的是,随着后世对秦氏家族族谱的考证,人们发现秦大成和秦桧并没有血缘关系,秦桧的祖籍在江宁,而秦大成的家族早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定居嘉定,两家只是同姓罢了。 当年那些关于 “秦桧后人” 的流言,不过是官场中有人嫉妒秦大成的状元身份,故意散布的恶意中伤。但也正是这场无端的灾祸,让世人看清了秦大成的智慧和风骨,让他的故事加深入人心。
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当皇帝,原因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在嘉庆之前,乾隆先后选择了5位接
【5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