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49年,王震率十万大军进入新疆,却苦于没煤取暖,这时,李四光告诉他:“我有个学生,叫王恒升,找到他就能找到煤!” 1949年,解放战争尚未结束,新疆这片土地就迎来了新的转折,国家号召要和平解放西藏,王震作为第一野战军的总司令员,正奉命率领十万大军挺进新疆。 而他此行的核心使命,不仅是完成军事的接管,更要为这片土地上长期遭受战乱的百姓们带来稳定与和平。 彼时的新疆,经济凋敝、民生困顿,尤其在寒冬将至时,一个致命的难题正摆在解放军面前:缺煤,新疆冬季的气温最低能达零下三四十度,没有煤,战士们就无法取暖。 当地的居民更不能正常生火做饭,更别说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可以说,煤是十万大军在新疆站稳脚跟,与当地村民打好关系的根本。 作为军区总司令,王震看到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战士们,急得团团转,四处派人寻找煤矿,却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 就在这一紧要关头,他想到了地质学界的泰斗——李四光,李四光不仅是我国现代地质学的奠基人,更熟悉新疆的煤炭资源的结构。 当王震向他求助时,李四光毫不犹豫地推荐了一个人:“我有个学生,叫王恒升,找到他就能找到煤!” 要知道,李四光的推荐绝非偶然,王恒升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早年跟随李四光深耕地质学研究,尤其在矿产资源勘探方面可以说是造诣深厚。 此前,王恒升曾多次深入西北开展地质调查,对新疆的地质构造和煤层分布有着深入的研究,甚至已经掌握了几处潜在煤矿的大致方位。 李四光深知学生的专业能力,更清楚他对边疆地质的熟悉程度,因此坚信王恒升能为大军解燃眉之急。 得到消息后,王震立即派人寻找王恒升,很快将他请到了新疆,接到任务后,王恒升不顾严寒与艰险,带着地质勘探工具,奔波在新疆的戈壁与山地间。 他凭借扎实的知识和经验精准判断出了地质岩层,最终在乌鲁木齐附近的六道湾,成功勘探出了大片煤层。 煤矿的发现,不仅让十万大军彻底摆脱了“无煤取暖”的困境,也为王震稳定军心,动员群众,为日后建设新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李四光与王恒升“供煤”此举,也成为顺利解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 信源:铁甲网 在1949 年,王震部队是如何找到新疆煤矿的?
[微风]1949年,王震率十万大军进入新疆,却苦于没煤取暖,这时,李四光告诉他:
千浅挽星星
2025-09-26 18:39: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