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眼可真坏!贵州,一小伙将没喝完的饮料放在桌上,就出门玩耍了,谁料室友竟往里面装草酸,当小伙回来去喝饮料时,室友却还不主动告知,导致住院治疗,而在询问室友为何不说时,他却轻飘飘的回了句:打游戏太入迷了! 一句“打游戏太入迷了”,听着多轻巧。但在贵州一间宿舍里,这句辩解试图掩盖的,是一起几乎酿成大祸的伤害事件。这真的是无心之失吗?或者,这本身就是对他人生命的一种极度藐视?我们今天就一层层剥开这个借口。 先别急着讨论他有没有听见求救,我们倒回去看看,这瓶“容器”是怎么来的。加害者说自己找不到合适的瓶子,可宿舍的窗台上、抽屉里,明明放着别的空瓶。他偏偏选中了室友那瓶没喝完的饮料。 这不是简单地找个空瓶子装东西。他多了一个步骤:特意倒掉里面剩下的饮料,再灌入有腐蚀性的草酸。这个动作本身,就让目标精准地指向了瓶子的主人。 最后,他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把这颗“地雷”放回了原位,没做任何标记,也没有任何警示。这一连串清醒的操作,哪里看得出半点“入迷”的影子?分明是为后续的“意外”做好了全部铺垫。 好,就算我们假设他真的“入迷”了。那几个小时后发生的事呢?室友玩耍回来,口渴难耐,拿起桌上那瓶熟悉的饮料就猛灌了一口。 喉咙里传来的剧烈灼烧感、撕心裂肺的咳嗽、冲向水池的慌乱脚步声、反复漱口的巨大水流声……这些动静在安静的宿舍里,简直就是警报。 而那个戴着耳机、声称沉浸在游戏世界里的人,自始至终无动于衷。他就在那里,冷漠地旁观着室友在痛苦中紧急自救,连一句提醒、一个动作都没有。这已经不是疏忽了,这是一种冷酷,是伤害行为的二次确认。 “打游戏”这种日常消遣,能成为伤害他人的挡箭牌吗?当受害者躺在病床上,忍受着喉咙及食道黏膜损伤带来的进食剧痛时,这个理由显得无比苍白可笑。 医生警告,如果不是吐得及时,后果不堪设想,吞咽功能都可能受到严重影响。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恶作剧”的范畴。 警方的“立案调查”也表明了态度:这不是室友间的小摩擦,而是需要法律介入的严肃事件。在铁证和严重的健康损害面前,任何关于“没注意”的辩解都失去了分量。 所以你看,一句轻飘飘的“入迷了”,根本经不起推敲。这起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集体生活中,需要警惕的不仅是看得见的矛盾,更有那些披着“无心之过”外衣的恶意。 而对于那个试图用游戏当借口的人来说,事实和法律会是最终的审判者,任何辩解都无法让他逃脱应有的代价。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 2025-9-24
远嫁安徽的贵州女子半夜上厕所,竟撞见60多岁婆婆在院子里埋头洗黄鳝!衣服
【16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