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国谈好,朝鲜官宣!朝鲜方面在23日公开报道,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21日回电中国,就此前中方致电庆祝朝鲜建政77周年表示感谢,同时强调,会进一步发展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中方贺电里说的 “巩固中朝传统友谊”,在这 3.026 公里的大桥上看得见、摸得着,比任何口号都实在。 这桥啊,说起来真让人感慨。2010 年底就开工了,中国掏了 22.2 亿真金白银,2014 年主体工程就完事儿了,双向四车道的标准,本来该是中朝边境最热闹的通道。 可谁能想到,就因为朝鲜那边配套的道路和海关设施没跟上,再加上资金和政策的磕磕绊绊,这桥一停就是足足十五年。 但 9 月份这阵子不一样了,夜里路过鸭绿江,那叫一个亮堂!中国这边的海关大楼挂起了红灯笼,透着股喜庆劲儿,朝鲜那边带着蓝色屋顶的建筑群里,工人师傅们忙得脚不沾地。 距离金正恩访华才刚过 72 小时,工程车就开始 24 小时连轴转,朝鲜一侧的工人直接加了三倍,就盼着 11 月初能顺利通车。这效率,这劲头,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两国是真谈妥了,要动真格的了。 为啥这桥突然就 “活” 了?说到底还是朝鲜心里有数,现在的经济太需要中国这股 “活水” 了。这几年疫情加制裁,朝鲜国内物资挺紧张,就算俄罗斯给点粮食能源,也是杯水车薪,毕竟俄罗斯自己还陷在俄乌冲突里,哪能长期兜底。 中国不一样,既是邻居又是老伙计,实力雄厚还靠得住,错过中国这趟经济快车,那才是真亏大了。金正恩访华的时候,肯定把这话聊透了,不然哪能回来就加急赶工修大桥? 而且中国的支持从来不是嘴上说说,全是实打实的动作。就说这几天,朝鲜已经下了命令,让对外经济部门和交通部门赶紧制定进口计划,光从中国进口的糖就有 1.9 万吨。别小看这糖,朝鲜缺精炼设备,老百姓过日子离不了,中国这边精炼好了再运过去,这不就是雪中送炭吗? 还有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前几个月在朝鲜各地跑,把公共基础设施、工业能力摸得门儿清,编了详细的报告给国内,就为了精准帮朝鲜搞建设。 接下来农业技术、轻工业、电信设施、医疗设备都要帮着升级,清津要打造成战略枢纽,罗先要搞成中俄朝三边交流的门户,这规划多实在。 要说中朝友谊的根儿,那得往几十年前捋。丹东 92 岁的刘吉惠老人,当年是志愿军文艺战士,受伤了就住在朝鲜老乡家。人家自己都吃不饱,还把好东西紧着她用,伤好后两国演员互相教跳舞,那份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现在这份情传下来了,丹东国际商贸城里,朝鲜的酒水、人参香皂、油画摆得满满当当,销量一直不错,不少游客专门来买。 辽东学院的黄丽老师去朝鲜教中文,学生上千人,这些孩子毕业就是两国友谊的桥梁。夜里在鸭绿江边散步,江这边唱朝鲜歌,江那边用朝鲜语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旋律一出来,心就往一块儿靠。 这桥通了之后的好处,想想都让人高兴。以前那座老桥是 1937 年建的,20 吨以上的货车都过不去,还得单向通车,早跟不上现在的需求了。 新桥一通车,丹东到朝鲜新义州的货流、人流能快一倍都不止。你看吉林珲春口岸,通关便利了之后,跨境电商交易额从 2018 年的 4000 多万涨到 2023 年的 51 亿,一年能涨 18%。 咱们丹东刚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新桥通了,朝鲜的人参、海鲜能更快运到中国,中国的家电、农机也能更方便送到朝鲜,两边老百姓的口袋都能鼓起来。 有人可能会说,这友谊会不会变?你看看图们江文化旅游节,几千人凑一块儿看朝鲜族歌舞,国门边上办集体婚礼,美食大赛上两国风味儿都受欢迎,这民心通了,友谊能差得了吗? 再说朝鲜劳动党 10 月要过 80 岁生日,中国这援助计划、大桥通车,都是实打实的 “贺礼”,比啥都有分量。 所以说,金正恩回电里的话,鸭绿江边的施工灯,还有那些连夜赶工的工人,都在告诉咱们:中朝这传统友谊,不是挂在嘴上的,是修在桥上、融在日子里的。 这桥停滞了十五年都能重焕生机,两国的交情也肯定能越走越近,往后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金正恩发表重要讲话朝鲜将正式承认韩国! 9月21日,金正恩在朝鲜最高人民会
【9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