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4号,俄罗斯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一句话直接炸了锅!他表示俄罗斯已经向

芸霄记史 2025-09-25 18:45:17

当地时间9月24号,俄罗斯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一句话直接炸了锅!他表示俄罗斯已经向中国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合同。     他指的就是中俄蒙三国最终敲定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这份谈了快二十年的协议,终于落到实处。     项目的重要性不在于谁多赚了钱,而是在重新改写欧亚能源格局,它不只是天然气生意,更是三国利益深度绑定的战略大动作。     这份合同之所以迟来这么久,主要卡在两个问题:一是早些年俄罗斯天然气的报价太高,中国完全不接受;二是管道要走哪条路,双方一直谈不拢。结果项目就被拖了下来。     直到这几年局势大变,俄罗斯在欧洲的市场几乎丢光了,从2021年的高峰掉到2024年的220亿立方米,连零头都不算,没了主顾,自然得寻找新出路。     中国这边,天然气需求一年超过4000亿立方米,其中差不多一半需要进口,对能源安全来说,稳定而且大规模的陆上供应,比靠船走海更有保障,所以中俄双方一拍即合。     最终的路线选择了经过蒙古,而不是直接接新疆,这看似绕远,却缩短了建设成本,还避开了阿尔泰山的复杂地形,工程更省钱,施工也轻松不少。     蒙古也因此赚到实惠,仅过境费每年就有2到3亿美元,相当于他们GDP的1%以上,还能支撑他们大半的公路建设预算,加上建设期的上万就业岗位,实实在在改善了民生。     对俄罗斯来说,这管道是救命稻草,光是每年500亿立方米的输送量,按现在的价格换算,也能带来约160亿美元的收入,在失去欧洲市场后,这笔钱能稳住财政。     等到西伯利亚力量1号和2号都跑起来,俄罗斯对华出口管道天然气能达到880亿立方米,几乎是当年欧洲巅峰出口量的一半,东边的大门彻底被打开,他们算是找到了安全阀。     对中国而言,500亿立方米占进口量的12%,这是个关键比例,它不仅分散了对海上LNG的依赖,让受地缘政治影响的风险小了,也能替代几千万吨煤炭的消耗,每年减少近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这种好处不仅关乎能源安全,还帮助中国减排,对环保和碳中和都大有帮助,长三角、京津冀的居民将直接受益,家里用的天然气会更稳定更可靠。     这份协议能安全落地,靠的不只是利益,还有三国间的信任,蒙古保证管道施工和运行安全,甚至承担生态修复开支,就是为了确保长远收益,这让三国的利益链条更紧密。     其实中俄早有合作基础,2011年运行的中俄原油管道就是例子,当年设计的1500万吨规模,如今翻了一倍多,到2023年,俄罗斯向中国输送的石油超过1亿吨,稳居第二大供应国。     这种多年积累的信任,才使得天然气合同能走向长达30年的“照付不议”模式。这份协议不只是天然气合同,更是一份三国共同发展的政治和经济承诺。   佩斯科夫称之为史无前例,并没有夸张,因为它不仅改变三国的能源格局,还改变了未来几十年的格局。

0 阅读:1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