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终于放下戒心,愿意向中国拿出压箱底的“宝贝”,只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当俄罗斯终于放下戒心,愿意向中国提供最新研制的PD-26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时,却发现——为时已晚。 俄罗斯终于放下戒心,愿意向中国提供压箱底的 “宝贝”—— 最新研制的 PD-26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却发现为时已晚。 这个消息传来时,中国 C929 宽体客机的研发早已进入关键阶段,国产长江 2000 发动机和复合材料技术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俄罗斯的 “诚意” 在时间面前显得有些尴尬。 俄罗斯突然愿意分享 PD-26 发动机,背后是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考量。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遭遇西方全面制裁,航空工业面临设备断供、技术封锁的困境。 原本计划用于 CR929(C929 前身)的 PD-35 发动机研发受阻,连 MS-21 客机的 PD-14 发动机都因为西方制裁导致钛合金等原材料短缺而延迟交付。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急需寻找替代市场,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之一,自然成为首选。此外,俄罗斯意识到,如果不尽快与中国深化合作,可能会在未来的全球航空产业链中被边缘化。 中国商飞 C929 项目已经吸引了包括空客、波音供应商在内的国际企业参与,俄罗斯担心自己的技术优势会被逐渐稀释。 PD-26 是俄罗斯联合发动机制造集团为 C929 宽体客机量身定制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设计推力约 35 吨,采用了单晶涡轮叶片、全权限数字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 从参数上看,PD-26 与美国 GE9X、英国遄达 XWB 等顶级发动机相比并不逊色,甚至在燃油效率上略有优势。PD-26 的实际研发进度却令人担忧。 原计划 2020 年完成首飞,但由于制裁导致的材料和设备短缺,直到 2024 年才进行首次地面试车。俄罗斯缺乏大涵道比发动机的实际运营经验,PD-14 发动机在 MS-21 客机上的故障率居高不下,让中国对 PD-26 的可靠性产生疑虑。 相比之下,中国自主研发的长江 2000 发动机已经取得实质性突破。2022 年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上,长江 2000 首次亮相,推力同样达到 35 吨,风扇直径 3 米,采用复合纤维材料叶片和钛合金前缘,抗冲击能力和空气防冰性能显著提升。 2024 年,长江 2000 完成首次台架测试,计划 2025 年装机试飞,2028 年随 C929 一同交付。从时间节点上看,长江 2000 已经领先 PD-26 至少 2 年。 除了发动机,俄罗斯还提出为 C929 提供复合材料主翼和尾翼。俄罗斯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确实有深厚积累,其 T-1000 碳纤维强度比中国 T-800 高出 40%,曾用于苏 - 57 战斗机的机身结构。 2024 年底,中国安泰复材投资 10.2 亿元的 “高端民用航空复材智能制造交付中心” 正式开工,建成后将形成年产超 2 万件航空级碳纤维结构件的生产能力,专门为 C929 提供主翼、尾翼等关键部件。 该项目采用国际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碳纤维用量超过 C929 机体重量的 50%,达到空客 A350 同级水平。中国已经掌握了预浸料制备、自动铺丝等核心技术,彻底打破了西方垄断。 俄罗斯虽然在原材料领域仍有优势,但在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上已经被中国拉开差距。事实上,中俄在航空领域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 2014 年启动的 CR929 项目,最初计划由中俄各占 50% 股份,俄罗斯负责发动机和复合材料,中国负责机身和航电。 但随着俄罗斯因制裁陷入技术困境,其在项目中的角色逐渐从 “合资伙伴” 降级为主要供应商,最终连项目名称都从 CR929 改为 C929,凸显了中国在项目中的主导地位。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直升机领域。中俄联合研制的 AHL 重型直升机,原本计划使用乌克兰的 D-136 发动机,但由于俄乌冲突,乌克兰断供发动机,俄罗斯不得不转而求中国自行研制。 最终,中国选择与加拿大普惠公司合作,采用 PW127TS 发动机,彻底甩开了俄罗斯。这些教训让中国认识到,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俄罗斯的命脉并不在俄罗斯,俄罗斯的死穴只有一个,就是中国,一旦中国稳固,俄罗斯的
【8评论】【7点赞】
张衡
俄罗斯有T1000,不相信,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