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词人张先在80岁的时候,突然心血来潮,娶了一个18岁的美女为妾 北宋时候,

运赛过去 2025-09-25 16:44:59

北宋词人张先在80岁的时候,突然心血来潮,娶了一个18岁的美女为妾 北宋时候,有位词人叫张先,字子野,湖州乌程人,生在太平兴国三年,大概是公元990年那会儿。他家里不算大富大贵,但书卷气挺足,从小就跟着父亲张维接触古籍,耳濡目染,慢慢养成爱吟诗弄词的习惯。张先这人,一辈子仕途不算特别顺风顺水,但总能混得去,生活也过得挺滋润,尤其是晚年那段日子,简直是诗酒风流的代表。说到他80岁那年纳了个18岁小妾的事儿,这在当时文人圈子闹得沸沸扬扬,还牵扯出苏轼的一首调侃诗,成了后世茶余饭后的谈资。 先说张先的早年和仕途吧。他天圣八年,也就是1025年左右,中了进士,那年他35岁,正好赶上宋仁宗当政,科举机会多。张先考中后,先去汉阳军当司理参军,负责些军务上的文书和纠纷调解。没多久,又调到河南法曹参军,在开封那边处理法律案子。明道二年,他升了著作佐郎,去知阆中县,四川那地儿山高水险,他在那儿干了几年,边管县事边写词。康定元年,转秘书丞,知吴江县,江苏水乡,他乘船巡视,督促农田水利。次年又当嘉禾判官,在嘉兴府衙里审案子,敲惊堂木,翻卷宗,日子忙碌却不失闲适。 皇祐二年,晏殊在永兴军当节度使,拉张先去当通判,两人对坐商议政务,四年下来,张先升屯田员外郎,知渝州,重庆江边雾气重,他管屯田,观察船来船往。嘉祐四年,转知虢州,河南山川多,他骑驴上山下乡,记录民生。接着出知安陆县,湖北田野广,他弯腰看麦穗,和农人聊收成,从此人称张安陆。整个仕途,张先迁转频繁,但没大起大落,总在地方上转悠,接触底层事务多,这也养成他词里那种接地气的闲适味儿。他和欧阳修、梅尧臣这些大佬交游广,在杭州酒肆聚会,交换诗稿,互相切磋。 张先的词,是北宋婉约派的扛把子之一,和柳永齐名,但风格不同。柳永是那股子都市风尘味儿,张先则清婉含蓄,意象繁复,特别爱用“影”字,世人叫他“张三影”。比如《天仙子》里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写月下花影摇曳;《一丛花》里的“帘压卷花影”,帘子卷起,花影压在帘上;还有《木兰花》里的“无那尘缘容易绝,愿逐月华流照君”,影儿随月光流转。这些词多写男女情事和闲适生活,语言工巧,读来像在品茶,细腻却不腻歪。张先一生富足,善戏谑,有风味,晚年辞官后,往来杭州和湖州之间,寄情山水,吟咏不辍。他的集子《安陆集》流传下来,影响了后来的婉约词人,像秦观、周邦彦,都从他这儿学了不少。 现在说说那桩纳妾的事儿。熙宁二年,大概1069年,张先79岁,算80岁出头,住在杭州西湖边上,忽然决定娶个18岁的崔氏为妾。崔氏是崔家的闺女,有点词翰才气,但具体家世史料没细说。在宋代,官员纳妾挺常见,尤其是像张先这样有家底的文人,正妻之外添个小妾,图个热闹。张先原有正妻和子女,这回纳妾,文坛朋友圈子都传开了。婚后八年,崔氏给他生了两男两女,这事儿在当时就够轰动,因为张先年纪大,大家都觉得悬乎。叶梦得在《石林诗话》里提过,这四孩子确实是张先的,长幼相差60岁,大儿子比小女儿大整整一轮。 这事儿为什么这么出名?还得亏苏轼掺和进来。苏轼那时候33岁,在京城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正忙得团团转,但听说张先纳妾,特意赶去贺喜。张先酒席上兴起,吟了首诗自嘲:“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意思是两人本该同辈,但隔了个60年花甲,调侃自己老牛吃嫩草。苏轼听了,哈哈一笑,也作诗回敬:“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这诗里“梨花压海棠”那句,梨花白,海棠红,直戳张先白发老头配红颜少女的尴尬,调侃味儿十足,性意味也重。后世笔记多收录这首,但有人疑是佚名伪作,因为苏轼熙宁四年才去杭州,那时张先已84岁,时间对不上。不过不管真假,这诗流传千年,成了张先风流典故的点睛之笔。 婚后,张先继续优游生活,没再大张旗鼓当官,就在湖杭间晃荡。乘舟西湖,看柳岸拍水,倚栏吟词;闲居竹林小筑,推窗赏湖光山色,执笔写慢词。熙宁七年,1074年,张先病逝杭州,享年85岁,有的说88岁。苏轼闻讯,亲笔题悼词,赞他诗酒一生不减当年。崔氏守节,抚育诸子,教他们识字,铺开书卷围坐听讲。张先子嗣中,有人继承官场,有人专攻文学,家族没衰落。

0 阅读:19

猜你喜欢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