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割走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中国人记了一百多年,可今天,俄罗斯的油,中国的路;俄

高干评世界 2025-09-25 14:37:36

沙俄割走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中国人记了一百多年,可今天,俄罗斯的油,中国的路;俄罗斯的气,中国的炉,钱不走美元,直接用人民币,结算率九成以上 —— 这叫务实,不叫站队。 1858 年《瑷珲条约》、1860 年《北京条约》、1864 年《勘分西北界约记》,三份条约划走的 150 万平方公里土地,抵得上三个东三省大小。外东北的黑土地、新疆的巴尔喀什湖流域、黑龙江沿岸的港口,这些曾经的国土,至今仍是历史里的深刻印记。 但记着历史从不是为了困在过去,如今中俄的合作,全是照着 “互相帮衬过日子” 来的,跟 “选边站” 根本不沾边。 2025 年开春,中俄原油管道的 “扩能工程” 刚完工,现在这条从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到中国大庆的管道,每天能多送 10 万吨原油,算下来一年能多供 3600 万吨 —— 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全国每月减少 1200 辆油罐车的长途运输,不仅成本降了,还少排不少尾气。 之前这条管道刚通的时候,黑龙江穿越段因为冻土和破碎岩层,施工队在零下 40 度的冰天雪地里搭了三个月保温棚,才把隧道打通,现在扩能后,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占比,已经从 2024 年的 19% 提到了 22%,家里的炼油厂再也不用愁 “断粮”。 同年 4 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 “南段配套工程” 也投用了,从江苏南通到浙江杭州的支线一开通,长三角多了 30 亿立方米的年供气量。 现在上海、苏州的工厂,冬天取暖、夏天生产用的天然气,有三成来自俄罗斯,不仅比煤炭干净,价格还比进口 LNG 便宜 15%。 俄罗斯那边也高兴,以前他们的天然气 40% 靠卖给欧洲,现在欧洲市场缩了,中国这边的需求正好接上,2025 年一季度,俄罗斯对华天然气出口收入就比去年多了 40 亿人民币。 交通上的变化更明显,2025 年 5 月,同江铁路大桥的 “跨境集装箱专列” 开始常态化运行,以前从东北运汽车零件到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得先运到海参崴再转火车,要走 15 天,现在直接从大桥过,7 天就能到,每吨货的运费省了 200 块。 俄罗斯远东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以前买中国的家电得等半个月,现在通过黑河公路桥,3 天就能从哈尔滨运过来,当地超市里的海尔冰箱、美的洗衣机,价格比以前降了 10%,买的人多了不少。 农业合作今年也有新进展,2025 年上半年,俄罗斯对华出口的大豆已经有 500 万吨了,比去年同期多了 120 万吨,这些大豆大部分运到黑龙江的榨油厂,榨出来的豆油直接供给东北、华北的超市,比用巴西大豆榨的油每升便宜 2 毛钱。 俄罗斯远东的农场现在都愿意跟中国企业合作,因为中国带去的 “东农 48” 大豆品种,比当地品种亩产多 70 公斤,农场主一亩地能多赚 300 块人民币,不少农场还专门请中国农技员过去指导种植。 钱的事儿上,2025 年上半年中俄贸易里,人民币结算占比又涨了,能源贸易里 95% 都用人民币,连俄罗斯出口的大豆、牛肉,也有 88% 直接收人民币。 以前做外贸,一笔 10 亿人民币的生意,得先换成美元再换成卢布,中间要付两次手续费,还得担汇率波动的风险,现在直接用人民币结算,光手续费就能省 200 多万,俄罗斯企业拿到人民币,转头就能买中国的三一重工机械、宇通客车,不用再倒腾货币。 有人说 “这是不是忘了以前的土地账”,怎么可能忘?15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刻在心里的教训,提醒我们国家必须强。 但强不是靠跟谁闹别扭,是靠实实在在过日子。 2025 年一季度,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汽车占了他们市场的 28%,比去年多了 8 个百分点;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钾肥,占了国内需求的 35%,这些都是互相需要的实在买卖。 国际上总有人说 “中俄站队”,其实是他们不懂 “互补” 的道理。俄罗斯有资源,中国有工厂和市场;俄罗斯缺家电、汽车,中国能造还便宜;中国需要稳定的能源和农产品,俄罗斯正好有富余。 就像村里两户人家,以前可能有过矛盾,但现在一家有粮、一家有工具,互相换着用,日子才能都过好。 现在国内加油站的油价没那么大起伏,冬天家里暖气够热,超市里的进口牛肉越来越多,这些都是中俄合作带来的好处。 记着历史是为了不被欺负,务实合作是为了过得更好,这两者不矛盾。 150 万平方公里的账要记着,但眼前的油、气、路、桥,才是让日子越过越稳的底气,这种合作不是 “站队”,是实实在在的共赢。 信源: 俄方低估了中国,没料到中方大手笔,欧洲天然气订单只是毛毛雨?——搜狐 [中国新闻]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累计输气量突破百亿立方米——央视网

0 阅读:1
高干评世界

高干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