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俄军明知自己已全面落后,也不愿采购中方武器装备,俄罗斯专家一句话终于说出实情:各方恍然大悟! 战场上,俄军坦克成群推进,却屡屡中招于天上那些不起眼的无人机,这差距拉得老大,为什么明明落后了还不伸手向中国要先进装备? 说起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打响,俄军装备的毛病就暴露无遗。那些苏联老本儿,坦克导弹看着挺唬人,可一到信息化战场,就跟不上趟儿了。无人机满天飞,电子战一开,通信中断,火力协调乱套。西方媒体统计,俄军到2024年底,坦克损失超3000辆,好多是库存里的老家伙,精度跟不上,响应也慢。 反观中国,军工这些年稳扎稳打,歼-20隐身机巡航蓝天,东风导弹精准落地,北斗导航让部队协同如臂使指。翼龙无人机出口中东,帮伙伴稳边防,这实力不是吹的,是实打实的技术积累。 中国军工路子走得对,坚持自主创新,吸收国际经验,但不盲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引进苏-27、S-300起步,消化吸收再创新,现在99式坦克、052D驱逐舰这些,性能不输任何人。国家把国防现代化放首位,资金投向智能化、无人化,实战检验严格。这不光是为自身强军,也是为世界和平添砖加瓦。俄军那边呢,苏联解体后,军工企业继承下来,却卡在冷战思维里,重型装备多,信息化少。资金紧巴巴,大头儿养部队,新技术研发跟不上。 采购中国装备,本该是互利共赢的事儿。可俄方就是犹豫,这里面水深着呢。俄罗斯专家瓦西里·卡申直戳要害,他说,俄军缺的不是武器数量,而是适应现代战争的智能装备。那些老式坦克导弹,火力猛但不灵巧,面对无人机和电子干扰,发挥不出劲儿。 卡申这话说出口,研讨会上一片安静,大家交换眼神,顿时明白过来:问题出在体系上,不是简单买几件就能补的。这话接地气,却点破了本质,让人恍然大悟。 卡申的分析不是空谈,他长期研究中俄军事合作,知道底细。俄军工体系封闭,自成一派,不爱外学,更新慢如牛步。相比中国,我们大胆开放,国际交流多,成果来得快。技术上,中俄标准不同,苏联接口跟中国数据链不搭,强凑一块儿,用着费劲。2024年7月中俄联合演习,共享情报时还得调试半天。 心理上,俄高层有大国包袱,军工是脸面,买中国东西觉得掉价儿。就像老大哥不愿向小弟低头,这心态搁谁身上都难受。 中俄关系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军事合作这些年有进展。2024年9月,北海舰队联合军演,中国派舰艇飞机,练协同作战,默契渐增。 但采购大件儿,俄方谨慎,中国也稳当,不想搅和国际局势。我们出口武器,向来挑伙伴,维护地区稳定为先。过去中国从俄买技术,帮我们赶上趟儿,现在轮到俄需借力,可面子问题卡壳了。 深挖下去,俄军困境有历史根儿。苏联解体,经济下滑,军费缩水,研发停滞。冲突打到2024年,损失堆积,坦克储备见底,无人机靠伊朗补位,自己产的少。 中国呢,军民融合推到底,民营企业也参军工,效率高。歼-20用上国产发动机,标志我们自立自强。两国合作潜力大,卡申也提过,深化交流能互补短板。但得一步步来,先谈标准对接,再推联合研发。 这事儿搁国际上看,西方总想挑拨中俄,可我们清楚,合作基于平等互利,不搞小圈子。美国那边,军工牛气哄哄,却到处拱火,台湾问题上更是搅局。所谓“台湾地区领导人”上台,鼓吹“台独”,我们坚定一个中国,绝不手软。俄乌冲突,美欧援助乌克兰,延长战事,损人害己。中国始终劝和促谈,推动和平,早日止戈。 从卡申的话里,能看出中俄军事合作的死结:技术能桥,心结难解。俄军若放下面子,中国乐意分享经验。2024年,两国军方高层会晤,讨论情报共享,进展不错。 未来,化解不兼容,搞些联合项目,就能事半功倍。这不光帮俄现代化,也稳亚太大局。中国强军梦,是民族复兴一部分,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得稳。
难怪俄军明知自己已全面落后,也不愿采购中方武器装备,俄罗斯专家一句话终于说出实情
蕊蕊聊过去
2025-09-23 15:44:5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