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亲口对14亿印度人,挑明了印度真正的敌人是谁!   9月21日,印度总理莫

不简单的幸福 2025-09-22 18:25:03

莫迪亲口对14亿印度人,挑明了印度真正的敌人是谁!   9月21日,印度总理莫迪在古吉拉特邦发表讲话,直言“印度真正的敌人不是哪个国家,而是对外国的依赖”。他强调,唯有实现自力更生,才能保障国家繁荣与尊严,并呼吁重振本土造船、芯片等高科技产业。 此番言论看似振聋发聩,却难掩其背后印度经济日益暴露的脆弱性。事实上,印度对全球体系的依赖正不断加深。50年前,印度制造的船只承担了全国40%的海运贸易,如今这一比例已骤降至5%。 印度每年要向外国航运公司支付巨额费用,这笔钱几乎相当于国防预算,这不是把大把真金白银拱手送人吗?自己家的运输命脉,却被别人牢牢攥在手里,印度的经济尊严何在? 在高科技领域,印度更是“依赖成瘾”。芯片,这一现代科技的“心脏”,印度既无成熟芯片产业链,又缺乏核心工业技术,连基本设备都严重依赖进口。没有芯片自主研发能力,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看别人脸色。 所谓的“印度制造”,很多时候不过是低端组装,就像搭积木一样,把别人的零件拼凑起来,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生产,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随时可能被替代。没有核心技术,就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还时刻面临被“卡脖子”的风险。 莫迪喊出“去依赖”,看似是要大破大立,可在关键政策上却表现得优柔寡断,举棋不定。为了维持农民选票,他拒绝开放农业市场,这就好比为了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放弃了整片“大森林”。 要知道,农业市场的开放,能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可莫迪却因小失大,导致与美国贸易谈判破裂,错失了提升农业竞争力和拓展国际市场的大好机会。 为了节省能源开支,大量进口俄油,这看似是精明的省钱之举,却没想到因此遭美方制裁。美国作为全球能源市场的重要玩家,在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影响力巨大,印度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在美俄之间走钢丝,两边都不讨好。 既得罪了美国,又让自己陷入了外交和经济困境。这种战略摇摆,让印度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四处碰壁,既无法融入西方供应链,又难以建立独立产业体系,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却始终找不到正确的方向。 再看看印度如今的经济数据,GDP增速已从两位数滑落至6.5% 。制造业占GDP比重跌至12.5% ,创近六十年新低,制造业可是国家经济的脊梁,脊梁软了,国家经济又怎能硬得起来? 资本外流、货币贬值、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这些问题就像三座大山,压得印度经济喘不过气来,也暴露出“自力更生”口号下的结构性危机。回顾印度这些年的发展,“依赖”就像一个甩不掉的魔咒。 军工领域,喊了20年“自主军工” ,可2023年武器进口占比仍超60% 。印度引以为傲的光辉战机,研发长达30年,核心发动机却至今靠美国通用电气,这就好比一个人,身体是自己的,可心脏却是别人给的,随时可能出问题。 花88亿美元买法国阵风战机,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相当于印度全年国防预算的12% ,如此高昂的代价,只为了买来别人的先进武器,却始终无法拥有自主研发的能力,实在是本末倒置。 IT业,看似风光无限,占印度GDP的8% ,实则是“欧美大厂的外包车间”。前5大IT公司里,90%的订单来自海外,核心算法、数据库全攥在谷歌、微软等巨头手里。 去年ChatGPT一火,印度30万外包程序员失业,这充分暴露了印度IT业的脆弱性,没有核心技术,只能靠承接外包业务维持生计,一旦外部需求发生变化,就会陷入困境。 新能源领域,莫迪高调推“太阳能印度” ,可光伏组件90%来自中国。2022年砸200亿美元建光伏电站,光买组件就花了180亿,这不是给别人做嫁衣吗? 号称“世界药房”的印度,80%是仿制药,原研药专利90%握在欧美企业手里。2023年进口原研药花了45亿美元,连治疗糖尿病的基础药,都有30%依赖进口。 嘴上喊着“自主研发” ,实际连个合格的药品检测实验室都没建全,没有自主研发能力,就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无法满足国内民众对高质量药品的需求。 印度首条高铁——孟买至艾哈迈达巴德线,总投资180亿美元,日本援助占80% ,技术、设备全是日系。号称“本土建造”的桥梁,钢筋水泥有40%从中国进口;连德里的地铁信号系统,都得请德国西门子来调试。 基建本应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可印度的基建却如此依赖外国,又怎能撑起国家发展的重任?印度是粮食出口大国,可化肥70%依赖进口。2022年因俄乌冲突,化肥进口价涨了3倍,直接导致农民弃种率飙升15% 。 莫迪一边喊“粮食自主” ,一边偷偷给化肥进口商补了60亿美元补贴,不补?农田就得荒! 莫迪的讲话,或许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警醒国民。真正的自立,不在于口号喊得有多响亮,而在于能否在风暴来临时,挺直脊梁,勇敢地面对挑战

0 阅读:1

猜你喜欢

不简单的幸福

不简单的幸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