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36岁的扬州名媛陆英重病,在死前她给每个保姆一笔钱。半年后丈夫再娶,而保姆们信守承诺,不离不弃的照顾陆英的孩子们。 陆英出身扬州名门,1906年出嫁时,嫁妆船队从扬州驶向合肥,场面盛大,体现了两淮盐商家族的显赫地位。 婚后陆英与丈夫张武龄感情和睦,但在传统家庭中,连续生下女儿让她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后来生下的男婴夭折,更是雪上加霜。 为了改善家庭环境,张武龄决定举家迁往苏州。在这里,陆英得以施展自己的教育理想。 夫妇二人在苏州创办了“乐益女中”,这所学校专门招收家境贫寒的女孩,免收学费。在当时重男轻女的社会背景下,这样的举措显得格外难得。 陆英对子女教育极为重视,她在家中设置了四间书房,为全家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不仅如此,她还会教导家中的保姆读书识字,认为这样才能更好地照顾和引导孩子们。 然而频繁的生育严重损害了陆英的健康,1921年,她因拔牙感染引发败血症去世。 陆英去世后半年,张武龄便续弦再娶。好在此前陆英已为孩子们的未来做了周密安排,确保他们能够继续接受良好的教育。 在母亲生前安排和悉心栽培下,陆英的四个女儿后来都成为了杰出女性,被誉为“合肥四姐妹”。 陆英的一生反映了民国时期女性的真实境遇。在那个时代,女性地位普遍不高,但陆英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不仅创办学校帮助贫困女孩接受教育,更是培养出了四位才华横溢的女儿。 即使在传统社会的束缚下,有远见的母亲仍能为子女创造改变命运的机会。她所创办的女子学校和培养出的杰出女儿们,都成为了那个时代女性教育的典范。 网友热评: “这才是真豪门! 陆英临终前给保姆发8年工资托孤,这格局和远见,比现在很多有钱人强太多了。她深知教育比留钱更重要,所以儿女个个成才。” “心疼陆英,也敬佩保姆。 连续生育14次,最后因拔牙感染去世,太可惜了。 更难得的是那些保姆,信守承诺,在男主人再婚后依然精心照顾孩子们,忠义感人。” 陆英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母爱与托付的传奇,更让我们看到了超越时代的远见和人性中的诚信与光辉。在动荡的年代里,她用智慧和善良,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晴空,也留下了“合肥四姐妹”的佳话。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像陆英一样,把巨额财富主要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上,还是为他们留下丰厚的物质财产?为什么? 在评论区聊聊你的育儿观和财富观吧! 信息来源: 《张冀牖家族档案》 《合肥名门望族史·张氏卷》
1921年,36岁的扬州名媛陆英重病,在死前她给每个保姆一笔钱。半年后丈夫再娶,
小史善始善终
2025-09-22 09:47:31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