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网约车司机在车内贴出“特惠单别提要求,没钱就别矫情”的声明,引发全网争论。有人觉得是“治无理乘客的良药”,有人痛批司机“既想赚钱又摆谱”。本文结合法律规定拆解司机行为的问题所在,梳理网友正反观点,聊聊服务行业的尊重与边界到底该怎么划。 一、事件直击:一张“扎心声明”,撕开网约车服务的矛盾 最近上海一位网约车司机的操作,把“特惠单乘客”推上了风口浪尖。 有乘客一上车就瞅见前排贴着张打印声明,内容那叫一个直白:“你打的不是专车,别把自己当皇帝,花啥价钱享啥服务。打特惠一口价想省钱,就别提任何要求。上海这地方,人生就像VIP,没钱别矫情!” 意思很明确:掏的钱少,就别挑三拣四。可就是这几句话,彻底炸了锅。有人觉得司机说出了心里话,也有人骂他“吃相难看”,两方吵得不可开交。 二、网友掰头:司机没错还是乘客委屈? 这张声明就像个“照妖镜”,网友的观点直接分成了两大阵营。 挺司机派:治的就是“事多乘客”,没毛病 有网友直言:“这话说得没毛病!明显是针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人,比如让绕远路、随手扔垃圾还嫌慢的。内心坦荡的正常乘客根本不在意,在意的大概率是被说中了。” 还有人吐槽:“之前坐特惠单见过有人让司机搬行李、送进小区单元楼,不给搬还差评。司机贴这个,就是提前立规矩,省得后续扯皮。” 怼司机派:想赚钱还摆谱,纯属欺软怕硬 反对的声音更强烈:“嫌乘客事多可以不接特惠单啊!又想赚这份钱,又要趾高气昂教训人,这不是既当又立吗?” 有乘客现身说法:“乘客能提啥过分要求?无非是开个空调、调下音量,这都是基本服务吧。真要是连空调都不给开,凭啥不能差评?” 更有人点出关键:“这声明纯纯添堵!本来坐车心情好好的,一看见‘没钱别矫情’就火大,反而容易激起逆反心理。司机这是自作聪明,下车必给差评。” 三、法律拆解:司机这波操作,真的合法吗? 不少人觉得“花钱少就该少提要求”,但从法律层面看,司机的声明不仅不合理,甚至可能涉嫌违法。这几个法律点必须拎清楚: 1. 特惠单≠“低质服务”,基本义务不能少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应当保障消费者的基本权益,不得歧视消费者。 网约车平台设置“特惠单”,本质是平台的定价策略(比如为了拉新、冲单的低价活动),不是“削减服务”的理由。不管是特惠单还是专车单,司机最基本的服务义务都不能少:比如安全驾驶、按约定路线行驶、合理满足乘客的正常需求(开空调、开窗等)。司机用“特惠单”当借口拒绝合理要求,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2. 声明涉嫌“格式条款无效”,说了不算 司机贴的“别提任何要求”属于典型的“格式条款”。根据《民法典》,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免除自己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简单说,司机单方面贴个声明就想“免责”,法律根本不认。要是乘客提了合理要求被拒,甚至因此发生纠纷,司机的这个声明不仅帮不了他,反而能成为乘客维权的证据。 3. 骂乘客“矫情”?可能侵犯人格尊严 声明里“没钱就别矫情”这句话,已经带有侮辱和歧视色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享有人格尊严得到尊重的权利。 如果司机因为乘客提要求就用这类话指责乘客,涉嫌侵犯乘客的人格尊严权。乘客可以向平台投诉,要是情节严重,还能要求司机赔礼道歉。 4. 敢拒开空调?可能违反平台规则 除了法律,网约车平台本身也有服务标准。几乎所有平台都要求司机“根据乘客需求合理调节车内温度”,这是基础服务项。要是司机以“特惠单”为由拒绝开空调,乘客投诉后,平台大概率会判定司机违规,扣分、罚款甚至封号都有可能。 结论:别拿“钱少”当借口,服务行业的底线不能破 其实这事儿的核心,根本不是“特惠单该不该提要求”,而是“服务者该如何对待消费者”。司机吐槽的“无理乘客”确实存在,但那毕竟是少数,用一张充满歧视的声明“扫射”所有乘客,本质上是把对平台定价的不满,转嫁到了乘客身上——不敢找平台提意见,却对着掏了钱的乘客摆架子,这就是典型的“欺软怕硬”。 就像有网友说的:“超市能因为有人偷东西,就贴个‘进来别乱碰,穷鬼别买’吗?工厂能因为工资低,就跟老板说‘给钱少别让我干活’吗?显然不能。”服务行业的立身之本是尊重,你不把乘客当回事,乘客自然也不会尊重你。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坐特惠单时提过“特殊要求”吗?要是遇到贴这种声明的司机,你会直接下车还是先沟通?对于网约车的“低价与服务”平衡,你有啥好主意?评论区聊聊!
上海学生餐里的秘密:一顿饭15块,到底谁在发财?最近的“上海学生餐”,可真是越扒
【111评论】【51点赞】
太空漫步
你既然开网约车,就别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