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再次明确一下,台湾不是收复问题,台湾并没有被国外占领,也不需要像香港和澳门那样回归,我们对台湾只有解放。 台湾问题的形成有其特殊历史背景,但从未改变其作为中国领土的属性。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从日本殖民统治下回归祖国怀抱,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历史事实,具有坚实的国际法依据。 不同于香港、澳门曾被英国、葡萄牙长期殖民统治的历史,台湾自回归后始终处于中国主权框架内,其与大陆的分隔状态,是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并非外部势力侵略导致的领土被占领。 这一历史前提决定了台湾不存在 “回归” 或 “收复” 的前提,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结束两岸分隔状态,实现国家完全统一,“解放” 一词精准概括了这一历史进程的性质。 “解放” 的内涵始终围绕国家统一与民族大义展开。它不是简单的军事概念,更包含打破两岸隔阂、实现同胞心灵契合的深层意义。 从建国初期提出 “解放台湾” 的口号,到新时代坚持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基本方针,目标始终指向消除分裂状态,让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共同享有民族复兴的机遇。 这种延续性背后,是对台湾问题本质的清醒认知 ——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权干涉,这一立场从未因时代变化而动摇。 港澳问题的解决模式无法套用于台湾问题,根源在于历史成因与法理基础的差异。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国政府通过外交谈判收回被殖民占领领土的过程,核心是结束外来殖民统治。 而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不存在与外部势力谈判的空间。 “一国两制” 在港澳的成功实践,为维护国家主权提供了有益经验,但台湾问题的解决必须充分考虑台湾的历史与现实情况。 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通过两岸平等协商找到合情合理的方案,这一过程始终贯穿 “解放” 所蕴含的统一内核。 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普遍认同,为 “解放台湾” 的正义性提供了外部支撑。联合国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立场体现在联合国大会第 2758 号决议等一系列国际文件中。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在涉台问题上明确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 “台独” 分裂行径,这从侧面印证了台湾问题作为中国内政的属性,也说明 “解放台湾”、实现国家统一符合国际社会共识与历史发展潮流。 两岸关系发展的实践不断夯实 “解放” 的现实基础。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是实现统一的天然纽带。 近年来,尽管两岸关系遭遇波折,但民间交流、经贸合作的根基从未断绝。大陆持续出台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便利,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参与民族复兴进程。 这些举措让 “解放” 的内涵更加丰富,即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统一,让台湾同胞在祖国大家庭中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解放台湾” 的表述,本质上是对历史事实的尊重与对国家主权的捍卫。 它清晰区分了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差异,划清了中国内政与外来殖民问题的界限,展现了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坚定意志。 在这一进程中,和平始终是首选方式,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一立场的出发点是遏制 “台独” 分裂行径,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最终目的是让两岸同胞共同迈向统一后的美好未来。
一定要再次明确一下,台湾不是收复问题,台湾并没有被国外占领,也不需要像香港和澳门
玉龙吟风梦九霄
2025-09-21 15:39:44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