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男子负债35万,走投无路回了老家,结果他哥生意也黄了,家里房子都拿去抵债了,无处可去。于是他就在崖壁下的洞里安了家,一住就是5年。 这男子叫李建国,年轻时在城里做建材生意,一开始顺风顺水,后来听信朋友建议,盲目扩大规模,又遇上行情下跌,不仅亏光了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债主天天上门催款,他躲了半年,实在撑不下去,才想起回乡下老家投奔哥哥。可刚到村口就听说,哥哥开的养猪场因为瘟疫赔了个底朝天,连唯一的老房子都被抵押了,哥嫂带着孩子去外地打工,家里早就没人了。 李建国站在空荡荡的村口,看着熟悉的土路、破旧的老槐树,心里又酸又涩。他沿着山路漫无目的地走,走到后山时,发现一处崖壁下有个半人高的山洞,里面干燥,还能遮风挡雨。走投无路的他,只能捡了些枯枝、茅草,在洞里搭了个简易的“床”,又找了个破铁锅,算是安了家。 刚开始的日子最难熬。白天他去山里挖野菜、采野果充饥,偶尔运气好,能钓到两条鱼;晚上山洞里冷,他就裹着捡来的旧棉被,听着风吹过崖壁的声音,翻来覆去睡不着。有次下大雨,雨水顺着崖壁流进洞里,把他的“床”都泡湿了,他只能缩在角落里,冻得瑟瑟发抖。那时候他不止一次想过放弃,可一想到还没还清的债,想到远在外地的哥嫂,又咬牙坚持了下来——他想,就算住山洞,也得攒点钱,先把欠别人的钱还上。 慢慢的,李建国摸清了山里的情况。他发现山上有很多野生的中药材,像柴胡、金银花、天麻,城里药贩子收这些东西。于是他每天天不亮就上山采药,中午啃个干粮,下午背着满满一筐药材去镇上卖。一开始他不懂行情,经常被药贩子压价,卖不了几个钱;后来他就跟镇上老中医请教,学认药材、辨好坏,慢慢也能卖出个好价钱了。 有次他在山里采药,遇到了同村的王大爷。王大爷看着他破衣烂衫的样子,又听说他住山洞,心疼地说:“建国啊,你再难也不能住山洞啊!我家有间闲置的老瓦房,你先搬过去住,好歹能遮风挡雨。”李建国眼眶一热,想拒绝又实在抵不住温暖的诱惑,最后还是跟着王大爷搬了家。王大爷还跟他说:“山里的野核桃、野板栗也能卖钱,秋天的时候你多摘点,我帮你联系收购的人。” 在王大爷的帮衬下,李建国的日子慢慢有了起色。他不仅采药,秋天还摘野果、挖冬笋,冬天就去山里砍些杂木,劈成柴火卖。省吃俭用下来,一年能攒下两万多块钱。每攒够一笔,他就主动联系债主,一点一点地还钱。有个债主听说他住过山洞,还靠采药还债,感动地说:“建国,你这人心眼实,剩下的钱不急,你慢慢来。” 住山洞的第五年冬天,李建国终于还清了最后一笔债。那天他拿着还款收据,坐在王大爷家的院子里,看着远处的山,忍不住哭了——五年的苦日子,终于熬出头了。王大爷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小子,没白受苦!以后别再瞎折腾了,踏踏实实地过日子,比啥都强。” 后来,李建国用攒下的钱,在村里租了块地,种起了中药材。他懂药材特性,又肯下功夫,种出来的药材品质好,药贩子都愿意跟他合作。第二年,他还雇了两个贫困户帮忙,给他们开工资,带动村里一起增收。村里干部看他能干,还推荐他参加了县里的创业培训,给他申请了创业补贴。 现在的李建国,不仅盖了新瓦房,还把在外地打工的哥嫂劝回了家,一起种药材。哥嫂回来后,看着弟弟的变化,又愧又喜:“建国,以前是哥没本事,让你受了这么多苦,以后咱们兄弟俩一起干,把日子过好。”李建国笑着说:“都是过去的事了,一家人在一起,比啥都强。” 有人问李建国,住山洞的五年后悔吗?他说:“不后悔。那五年虽然苦,却让我明白了,人只要不放弃,再难的坎也能迈过去。现在日子好了,我更要好好干,不辜负帮过我的人,也不辜负自己吃过的苦。” 李建国的故事,在村里传成了佳话。大家都说,他用五年的时间,不仅还清了债,更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而他也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人生没有走不出的困境,只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有踏实肯干的决心,就能在绝境中开出希望的花。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中年失业负债 负债买房
四川,一男子负债35万,走投无路回了老家,结果他哥生意也黄了,家里房子都拿去抵债
芦苇飘雪
2025-09-21 10:05: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