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日本人为啥没抢故宫的文物?千万不要美化任何侵略者,故宫的文物能够留到现在,纯粹是因为当年故宫的工作人员干了一件非常疯狂的事! 很多人会好奇,当年日军攻占北平时,为啥大规模的劫掠没在故宫发生? 要知道,他们在南京、长春这些地方,可是把能搬走的全都搬走,书馆、私人收藏都没放过。 可在中国最重要的宫殿里,那些传了几千年的宝贝并没有“人去楼空”,其实最值钱的部分,早就被人提前转走了。 1933年,东北已经彻底沦陷,华北战火一触即发,故宫里的人都清楚,再等下去,这些珍宝迟早成敌人的战利品。 于是一个秘密行动开始了:把文物提前搬到南方。这听上去容易,其实每一步都像是走钢丝。 没钱、没守护力量、没稳定的交通工具,可工作人员别无选择,只要一步错,就可能让几千年文化瞬间付之一炬。 1933到1937年,故宫打包走了将近两万箱核心藏品,再加上颐和园、古物陈列所的几千箱珍品。 每箱都塞满稻草棉絮防震,外面一层层封死防潮,运送途中既怕日军的炸弹,也要防半路的土匪。有人甚至连续几夜不敢合眼守在车厢旁。 碰见拦路的土匪时,工作人员甚至准备拼命,也不让车上的宝贝落到别人手里,最终大批文物先藏进南京,随着战火蔓延,又继续护送到重庆。 所以当1937年日军踏进北平的时候,他们其实已经扑了个空,剩下的只是难以挪动或者来不及运走的部分。并不是他们“不想抢”,而是人家最想要的东西,早被人冒死送走了。 可即便如此,日军也没打算轻易放过故宫,1943年,伪政权突然要求全市上缴铜器,名义上是军需,实际上盯住的就是故宫里那三百多口大铜缸。 要知道,这些铜缸不只是历史遗物,熔了还能变成枪炮,最后伤害的还是中国人,那段时间,留守的工作人员再次硬生生把自己推上前线。 马衡院长当时在重庆,北平由秘书张庭济顶上,他和同事想尽办法拖延,说太沉动不了,说要报批。能拖就拖,一拖就是一年多。 眼看再糊弄不下去,他们赶紧挑了一些残破的缸和废铜交差,把完好的珍品塞在角落,用杂物盖住。 最后,日军虽然抢走了一部分,但大多数还是被他们稳住了,甚至有一些在运输途中直接丢失,没能送到日本。 这样的对比更显悲凉,南京失守后,被掠走的文物有两万六千件,书籍四十多万册,数目庞大到令人心痛。 整个抗战下来,全国丢掉的文物超过三百六十万件,很多至今散落海外。 日军的贪婪从来没有刹车,他们在故宫没有大开杀戒,不是突然变得仁慈,而是因为被提前“切断了机会”。 真正守住文物的,其实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他们没强大的军队,也没多少资源,全靠死撑,把一箱箱沉甸甸的宝贝抬上卡车,一路护送到安全地带。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别替侵略者洗白,他们没抢不是因为自制,而是因为有人提前用血和汗把路线堵死。 真正值得铭记的,是那些在乱世里拼死守护文化的人,正因为有他们,我们今天才能在故宫里触摸到几千年文明的余温。 【参考资料:侵华日军占领北平八年,不是没有动过劫掠故宫文物的坏心思 中国军网2019-06-17】
如果秦始皇陵100%完好挖掘,那么我们最可能得到的珍贵物品就是:深埋地下两千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