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海军前副司令隆美尔·翁叫嚣称,“我们一直不敢面对现实,以为中国会宽宏大量,不把我们卷入未来的冲突…… 隆美尔・翁的言论发布于一场区域性安全论坛的闭门讨论,彼时中菲正就南海油气勘探合作进行第三轮磋商。 言论中提及的 “冲突担忧”,并无实际事实支撑,反而与南海近年来的局势发展形成反差。2024 年数据显示,中菲在南海的渔业合作、海上搜救等领域已开展 12 项务实合作,双方海警部门的热线沟通机制全年启动 36 次,成功化解 11 起海上突发情况。 这种言论忽视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一贯立场。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自 2002 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以来,已与东盟国家就落实宣言达成多项共识。 2025 年上半年,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联合开展海洋生态调查,覆盖海域面积达 2000 平方公里,相关成果为双方渔业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国从未将任何国家卷入冲突,反而持续推动 “南海行为准则” 磋商,为区域和平筑牢制度基础。 言论发布后,菲律宾国内出现理性声音。菲律宾前外长公开表示,“中菲合作带来的实际利益远超冲突臆想”,提及 2024 年菲律宾通过中菲贸易减少贫困人口 23 万,南海合作项目创造就业岗位 15 万个。 菲律宾渔民协会发表声明,称中菲渔业合作让渔民收入较三年前增长 40%,呼吁 “拒绝冲突言论,维护合作局面”。这些声音反映出菲律宾社会对和平合作的普遍期待。 中菲近期的合作动作更具说服力。 2025 年 8 月,中菲签署南海海上应急救援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台风、船舶遇险等情况下的协同响应机制,中国向菲律宾捐赠的 3 艘搜救船已交付使用。 9 月初,双方又就农产品跨境运输达成共识,菲律宾芒果、香蕉通过南海航运通道进入中国市场的通关时间缩短至 48 小时,相关贸易额预计年内增长 25%。 东盟国家的态度同样清晰。 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纷纷表示,支持中菲通过双边对话解决分歧,反对任何激化局势的言论。东盟秘书长在声明中强调,“南海行为准则” 磋商已进入关键阶段,各方应珍惜当前的和平氛围。 这些表态印证了区域国家对和平稳定的共同追求,也让冲突言论失去市场。 中国在南海的建设性行动从未停歇。 2025 年以来,中国已在南海开展 4 次联合巡航执法,重点打击非法捕捞、海上走私等行为,维护共同渔业资源。 同时,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建设的南海环境监测网已投入运行,12 个监测站点实时共享海洋数据,为航运安全与生态保护提供支撑。这些行动彰显了中国维护南海和平的诚意与担当。 隆美尔・翁的言论未能影响中菲合作进程。双方原定的南海油气合作磋商如期举行,就联合勘探区块的技术标准达成初步一致,约定下月启动实地勘察。 菲律宾总统府发言人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政府将坚持 “对话优先” 原则,推动中菲关系健康发展。这种务实态度,成为抵御冲突言论的坚实基础。 南海局势的发展早已证明,冲突没有赢家,合作才能共赢。中菲在南海的合作实践,从渔业到能源,从救援到环保,覆盖民生与发展的多个领域,为区域国家树立了典范。 那些鼓吹冲突的言论,既无视历史潮流,也违背民众意愿。在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下,中菲及东盟国家将继续沿着对话合作的道路前行,让南海真正成为和平之海、合作之海。
菲律宾船举白旗:中国海警高压水炮持续压制29分钟,菲舰船舱一片狼藉菲律宾301
【8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