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银行板块持续回调的背景下,一场由上市银行核心股东与管理层主导的“信心保卫战”正悄然打响。多家银行近期密集披露股东及董监高增持公告,以真金白银传递对公司内在价值与未来发展的坚定看好,为震荡中的银行股注入强心剂。 从增持主体来看,国有大行与地方城商行的核心股东均积极行动。9月11日,光大银行率先释放积极信号,其控股股东光大集团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增持该行A股股份1397万股,增持比例达总股本的0.02%,对应增持金额5166.1万元。尽管单次增持比例看似不高,但作为国有金融集团的战略布局,此举被市场解读为对银行板块估值底部的认可,为后续市场情绪回暖奠定基础。 地方城商行的股东增持则更显“大手笔”。9月19日,成都银行公告显示,第三大股东成都产业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成都产业资本集团”)在2025年8月27日至9月19日的短短24天内,累计增持1142.4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7%,累计投入资金高达2亿元。本次增持后,成都产业资本集团的持股比例从5.8431%跃升至6.00%,恰好触及权益变动1%的关键刻度线,其长期投资逻辑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信心可见一斑。 同日,南京银行也迎来重要股东的加码。持股5%以上的股东南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京高科”)公告称,基于对南京银行经营韧性与价值成长的深度认可,于2025年8月7日至9月18日期间,以自有资金累计增持1.23亿股,增持比例占公司总股本的0.99%。本次增持后,南京高科的持股比例从9%提升至9.99%,距离“举牌线”仅一步之遥,其近乎“满格”的增持动作,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也进一步强化了投资者对城商行优质资产的信心。 除了股东层面的积极布局,银行管理层的“自掏腰包”更具示范意义。9月15日,齐鲁银行公告披露,公司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总行各部门、各分行主要负责人,计划以自有资金开展集体增持,合计增持金额不低于350万元。管理层作为公司经营的“掌舵者”,其增持行为直接绑定了个人利益与公司发展,向市场传递出“与投资者共进退”的积极态度。 苏州银行的董监高则已完成首轮增持。9月16日,该行公告显示,包括董事长、行长在内的核心管理层团队,已累计增持股份60万股,占总股本的0.0134%,合计增持金额496.04万元。高管团队的直接入场,不仅体现了对公司业绩增长的信心,更以实际行动回应了市场对银行股估值的担忧,为中小投资者注入信心。 从市场逻辑来看,股东与董监高的增持行为,往往被视为判断个股估值底部的重要信号。当前银行板块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部分银行股市盈率不足5倍、市净率低于0.6倍,显著低于A股市场平均水平。在此背景下,核心主体的增持不仅为股价提供了“安全垫”,更释放出“估值修复可期”的明确信号。 银行股的回调更多源于市场情绪与资金面的短期影响,而非基本面的恶化。从经营数据来看,多数上市银行上半年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不良贷款率持续控制在合理区间,拨备覆盖率维持高位,基本面韧性十足。随着股东与董监高增持潮的持续,叠加后续宏观经济回暖、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等潜在利好,银行股行情或正处于“万事俱备,只待东风”的关键节点,估值修复行情值得期待。
一查西贝的股东,我真的要笑亖了[捂脸哭]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