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底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42军125师师长王道全竟然不顾友军求援的信

青衫栀幽音 2025-09-18 14:51:09

1950年底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42军125师师长王道全竟然不顾友军求援的信号,还未与敌人交手便率部撤出阵地,致使在前线阻敌的124师差点被美军包饺子。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初冬,清川江以北,雪原茫茫,寒风如刀,志愿军正策动一场关乎全局的战役,试图在朝鲜战场上扭转乾坤,第二次战役已然打响,西线的战术部署尤为关键,志愿军总部构想以第38军和第42军为两翼,实施大范围战役迂回,企图切断美第8集团军的退路,实现合围歼灭,然而,这一布局最终未能完全奏效,错失战机的关键,正埋伏在新仓里一场突如其来的撤退之中。   第42军肩负着重要任务,125师为先导,从鸭绿江跃进至清川江南岸,沿假仓里、新仓里一线推进,目标直指顺川、肃川之间的战略要点,此前,125师在宁远大获全胜,尤其在攻占南朝鲜第八师团部时,战果斐然,士气高涨,然而,正当部队乘胜前进之际,新仓里却成为战役节奏的转折点。   125师抵达新仓里时,已是十一月下旬夜晚,此地地势复杂,沟壑纵横,极适合机械化部队防守,美军骑兵第一师第七团据险设防,重型坦克与空军火力配合严密,373团率先投入战斗,占领外围高地,击毁数辆敌军坦克,并成功突入美军阵地,歼敌数百,一度,胜利的气息在雪地上回荡,然而,美军随即展开猛烈反扑,十二辆坦克自南侧突入,B-29轰炸机轮番轰炸,整个新仓里被炮火撕裂。   第373团第二营首当其冲,副班长杨清海率部奋力反击,依靠简陋的火箭筒击毁三辆敌坦,迫使其余暂时后撤,但代价极为惨烈,整个营伤亡超过三百人,几近失去战斗力,团长李林在巨大压力下,向师部请求援助,时任师参谋长王兴中未明确指示,仅回以“自行决断”,这一模糊的回复,使得前线指挥陷入两难,李林最终决定撤出战斗,373团自新仓里撤退,部队一动,战线便松,连锁反应由此爆发。   125师师长王道全在此刻下达了全师撤退命令,时间为11月29日14时,这一决定虽出于保护残余兵力的考虑,却未能预料其对整个战役协同的破坏效应,124师左侧作战,本依托125师侧翼掩护,125师一退,124师阵地顿时暴露,侧翼洞开,美军大部队趁机突破,炮火如雨,阵地几近失守。   124师师长苏克之率部死战,三昼夜未闭眼,弹药耗尽,机枪红管多次更换,战士们用刺刀与敌人肉搏,炮兵失去掩护后遭空袭重创,伤亡惨重,炊事班人员改背手榴弹,冒死向前线送补给,指挥所内,地图上弹孔累累,电话线多次中断,传令兵更换坐骑数次才将命令送达。   后方军部得知情况后,军长吴瑞林勃然大怒,命令参谋长廖仲符火速赶赴前线,廖仲符抵达后迅速组织反击,明确部署正面与侧翼突击,企图重新封锁敌军退路,然而,部分指挥员仍犹豫不前,副军长胡继成态度摇摆,致使部队行动迟缓,直到12月1日凌晨,敌军已完成撤离准备,在清晨的空军掩护下,美军骑兵第七团顺利脱离战场,志愿军错失全歼良机。   与此同时,126师由侧翼实施穿插,尝试封闭敌军后路,第376团第二营在夜间一度与撤退中的敌军接触,营长胡锡标组织突袭,击毙部分敌军,然而,由于缺乏统一命令,126师未能全面展开追击,最终眼睁睁看着敌人撤退。   这场由125师撤退引发的连锁失控,重创了西线战役计划,志愿军原本设计的“双重迂回”,仅由第38军一翼成功完成,38军113师在三所里、龙源里果断合围,歼灭大量美军,彭德怀亲自为其授予“万岁军”称号,而第42军,则因未能完成战略合围,失去了同样的荣耀。   王道全的撤退决定,成为后续总结会反复检视的焦点,这位出身山东寿光的军人,曾在抗日战场上屡立战功,解放战争中多次攻坚制胜,战斗经验丰富,指挥果断,然而,新仓里一战,却将他推向争议的漩涡,战后不久,他依然担任125师师长,1955年晋升为少将,后任42军副军长、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直到1972年去世,这段经历始终伴随其一生。   信息来源:郭宝恒等著·辽宁人民出版社·《驰骋汉江南北——四十二军在朝鲜》,郭宝恒 王恒一. 《从东线到西线——42军在朝鲜》 1991

0 阅读:95
青衫栀幽音

青衫栀幽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