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兴高采烈宣布对中国团体游客试行免签入境政策,可谁能想到,政策还没落地,韩国竟

苏柒小文 2025-09-18 12:01:17

韩国兴高采烈宣布对中国团体游客试行免签入境政策,可谁能想到,政策还没落地,韩国竟然爆发了大规模反对的游行。 首尔明洞的街头,举着标语的人群排成长龙,韩文标语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翻译过来无非是“担心资源被挤占”“害怕秩序被打乱”。有人举着“我们的地铁已经挤不下了”的牌子,脸涨得通红,仿佛中国游客明天就要把首尔的地铁站填满。 可这些抗议的人里,有多少是开着便利店、餐馆,前几年靠着中国游客生意火到凌晨的店主?我还记得三年前在济州岛的一家海鲜店,老板操着蹩脚的中文,把帝王蟹的蟹肉往我碗里塞,说“中国人来,我的店才能活下去”。现在政策要松绑,怎么反倒先急着把人拒之门外? 韩国政府大概也没料到这出戏。宣布免签那天,旅游部门的官员对着镜头笑得灿烂,说“预计能给韩国带来300亿韩元的旅游收入”,还特意提到要在仁川机场加开中文指引牌,连免税店的优惠券都印好了中文版。转头就被自家民众的抗议打了个措手不及,发布会后紧急召开的闭门会议,灯光亮到后半夜。 更有意思的是那些反对的理由。有人说“中国游客嗓门大,会破坏我们的安静氛围”,可翻开韩国的旅游投诉记录,去年最多的投诉是“部分商家宰客,专坑中国游客”;有人担心“物价会被炒高”,却忘了疫情前明洞的商铺租金,一半是靠中国游客的消费撑起来的。就像手里攥着糖,既想让别人来买,又怕别人尝了甜头后,自己的糖不够分。 济州岛的出租车司机老李,前几天在网上发了段视频,对着镜头叹气:“我这车子停在机场门口快锈了,以前一天能拉三趟中国游客,现在一天都等不到一个。”视频下面,有人骂他“胳膊肘往外拐”,也有人留言“我去年去济州,就是坐你的车,你还送了我橘子”。两种声音吵得不可开交,倒像是韩国社会对中国游客态度的缩影——又想要红利,又怕添麻烦。 韩国的旅游业就像株藤蔓,这些年早和中国游客缠在了一起。免税店的货架上,大半是为中国人准备的护肤品;济州岛的民宿,老板们早就把“你好”“谢谢”的中文练得流利;就连首尔的小吃摊,都学会了在招牌上写“微信支付宝均可”。现在突然要把藤蔓剪断,先疼的,恐怕是自己。 那些举着标语的抗议者,或许忘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旅游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索取”,而是双向的“奔赴”。中国游客带着钱来,也带着对不同文化的好奇;韩国拿出美景和服务,也收获了真金白银的实惠。非要把“欢迎”和“拒绝”掰成对立面,最后卡住的,只会是自己的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中国开放免签 免签政策

0 阅读:2

猜你喜欢

苏柒小文

苏柒小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