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亡国50年,但是国王却依旧健在,甚至还在继续号召同胞企图复国,已经89岁的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对着1975年的旧地图,枯树枝般的手指划过喜马拉雅南麓的山谷,只要我还喘气,锡金就还在。 光听这话,就能感受到这位老人心里的执念有多深。可了解锡金的历史就知道,他的“复国梦”,早就是镜中花水中月——1975年锡金举行全民公投,97%的民众投票支持并入印度,同年印度议会正式通过决议,锡金成为印度的一个邦,连联合国后来都承认了这一结果。如今50年过去,锡金早已融入印度的行政、经济体系,年轻一代对“锡金王国”的记忆,大多只存在于老人的讲述和旧照片里。 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能坚持到现在,和他的身份分不开。他是锡金末代国王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的儿子,1982年父亲去世后,他在纽约宣布继承“锡金王位”,从此就把“复国”当成了毕生目标。这些年他没少在国际上发声,一会儿在社交媒体发布旧地图,一会儿联合海外锡金裔组织举办所谓“纪念活动”,可响应者寥寥。毕竟对大多数锡金民众来说,现在的生活才是实在的——并入印度后,锡金的基础设施有了改善,公路通到了偏远山村,孩子们能免费上学,医疗条件也比当年王国时期好太多,没人愿意为了一个虚无的“王国”,放弃现有的安稳日子。 更现实的是,印度根本不可能允许“锡金复国”。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是印度防范北方的“门户”。印度不仅在锡金部署了大量军队,还通过经济补贴、政策倾斜等方式,牢牢掌控着当地。这些年,印度一直在淡化锡金的“特殊性”,比如把锡金的传统节日纳入印度全国假日,推广印地语和英语,年轻一代早已习惯用印度身份生活。旺楚克就算喊破嗓子,也没人敢在印度的地盘上真的跟着他“复国”——之前有少数人响应他的号召,很快就被印度警方以“破坏社会稳定”为由管控,没人愿意拿自己的生活冒险。 旺楚克的困境,还在于他连“支持者基本盘”都抓不住。海外的锡金裔大多分散在欧美、尼泊尔等地,人数不足十万,而且很多人早已融入当地社会,对“复国”没什么兴趣。他之前想在尼泊尔举办“锡金王国纪念大会”,结果尼泊尔政府直接拒绝了申请,理由是“不愿干涉印度内政”。连周边国家都不给他面子,足以看出他的“复国运动”有多孤立。 看着他对着旧地图喃喃自语的样子,难免让人觉得有些悲凉。他守着的,其实是一个早已被时代抛弃的记忆。50年时间,足以让一个王国的痕迹逐渐淡去,也足以让民众明白,安稳的生活比虚无的“王室荣耀”更重要。就算他还在坚持“只要我还喘气,锡金就还在”,可现实是,锡金作为一个独立国家,早已在历史的尘埃里落幕,他的坚持,不过是一场个人的孤独抗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中美一达成共识,印度最先坐不住,一个“180度大转弯”让各方目瞪口呆中美在马
【28评论】【5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