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了6小时,特朗普罕见承认美国不行了,决定延迟一道禁令   2025年9月的

史鉴奇谈 2025-09-16 10:58:51

中美谈了6小时,特朗普罕见承认美国不行了,决定延迟一道禁令   2025年9月的马德里。中美第四轮高级别经贸磋商就在这座城市低调上演。双方代表团的车先后驶入会场。闭门谈判整整持续了六个小时。当大门再次打开,美国财长贝森特率先走出。他眉头紧锁,几乎拧成了一个结。面对媒体的追问,他只微微颔首,留下一句“明天继续谈”,就匆匆离开。那种疲惫和无奈,几乎写在了脸上。   谈判桌上的交锋异常激烈。美方在会谈前几个小时还突然宣布制裁23家中国实体,其中13家涉及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领域。这种“谈判前先施压”的策略并不新鲜。中方反应迅速且精准。会谈前,中国商务部就宣布了两项调查:对美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措施发起反歧视立案调查,以及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进行反倾销调查。数据显示,美国一些芯片的在华倾销幅度惊人,通用接口芯片达302.41%,栅极驱动芯片更是高达458.51%。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应对,让美方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谈判围绕三个核心议题展开:长期悬而未决的关税问题、备受争议的出口管制政策,以及近期持续发酵的TikTok争端。双方都清楚,当前的90天关税停火协议已延长至11月10日,这次谈判的成果将直接影响10月APEC峰会期间两国元首会晤的氛围。   就在谈判进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一篇长文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位一向高调强硬,以“美国优先”为口号的总统,竟破天荒地承认,“美国曾经专精于制造产品,但如今连基本的造船能力都难以维持”,甚至直言“过去一天造一艘船,现在一年都造不出一艘”。他还表示欢迎“外国公司带着巨额投资和技术人才来美国,培训美国工人”。这番话与他过去“美国最伟大”的论调大相径庭,让许多美国网民在评论区感叹“特朗普变了”。   特朗普的这番表态,并非空穴来风。美国制造业的“空心病”早已不是新闻。2022年,美国只交付了8艘大型商船,而中国交付了200多艘。这不仅是工业能力的差距,更是战略能力的警报。五角大楼都急了——船造不出来,军力怎么部署?国内压力也在飙升。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裁定,总统无权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随意加征关税。如果最高法院维持原判,美财政部将面临退还7500亿至1万亿美元已征关税的后果,这对美国财政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   关税政策的负面影响已在民生领域显现。加征关税导致美国CPI同比飙升4.2%,中产阶级家庭年均支出增加1900美元,中小制造企业利润压缩超过23%,制造业就业岗位流失超过12万人。农业州的大豆库存堆积如山,农民们已无心收割。这些现实问题让特朗普的关税牌越来越难打。   与此同时,TikTok问题的加入让谈判更添变数。美方特意将强制剥离TikTok的最后期限延至9月17日,与谈判时间完全重合。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曾公开要求掌控TikTok的运营控制权和核心算法,这种近乎“技术掠夺”的要求遭到中方严正拒绝。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TikTok在美运营合法合规,中国政府从未要求企业违反当地法律收集数据,在这个问题上中方没有让步空间。   最终,中美双方就以合作方式妥善解决TikTok问题、减少投资障碍、促进有关经贸合作等达成了基本框架共识。中方承诺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TikTok算法出口技术评估,美方则将禁令宽限期从原定的2025年9月17日延长至2026年3月。这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再次推迟了针对TikTok的禁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台阶下。   这场持续六小时的谈判和特朗普的“变调”,清晰地折射出美国面临的现实困境。其试图通过强权手段保持全球主导地位,但当盟友不再买账、当对手不再退缩,单边策略也就成了独角戏。特朗普的“变”,并非个人性格的变化,而是美国在全球化时代不得不面对现实的退让。

0 阅读: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