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伊拉克、卡塔尔、法国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 2025年9月15日,伊拉克总理在巴格达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与法国道达尔能源、卡塔尔能源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鲁迈拉油田伴生气液化项目。 这个总投资50亿美元的项目,将让伊拉克每天白白烧掉的千万立方米伴生气变成清洁能源,也让这个长期被能源问题困扰的国家看到了转型的希望。 在巴士拉省的鲁迈拉油田,那些日夜燃烧的火炬曾是当地最醒目的标志。黑色的浓烟从火炬顶端升起,不仅遮挡了天空,更浪费着宝贵的能源资源。 数据显示,鲁迈拉油田的伴生气利用率此前仅为48%,大量可利用的能源就这样被白白烧掉。 这种浪费背后,是伊拉克几十年来畸形的经济结构,过度依赖原油出口,却连自己的能源需求都满足不了。 2025年第一季度,伊拉克原油出口量同比下降3%,在OPEC + 减产政策影响下,这种单一经济模式的脆弱性愈发明显。 伊拉克的能源困局在今年春天尤为突出。由于美国终止了伊拉克从伊朗进口电力的制裁豁免,巴格达等城市陷入严重电荒。 居民每天要面对多次停电,最长停电时间甚至达到8小时。高温天气里,没有稳定电力供应的生活苦不堪言,而发电机运营成本的飙升,让普通家庭的电费支出超过了日均收入的一半。 伊拉克60%的电力原本依赖伊朗进口的天然气,制裁导致的供应中断直接造成了巨大的电力缺口。这种"守着能源却缺电"的悖论,成了伊拉克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此次与道达尔和卡塔尔能源的合作,正是伊拉克破解这一悖论的关键一步。根据协议,项目将把鲁迈拉油田伴生气利用率提升至80%,每年可新增140亿立方米天然气,能满足全国30%的发电需求。 这意味着,困扰伊拉克人的停电问题将得到显著缓解。此外。这个项目将改变伊拉克能源出口结构单一的现状,从单纯出口原油转向高附加值的液化天然气产品,提高能源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选择与道达尔和卡塔尔能源合作,伊拉克有自己的战略考量。卡塔尔作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拥有成熟的技术和丰富的市场经验,而道达尔在能源项目开发上的技术实力也不容小觑。 这种合作不仅能带来资金和技术,更能帮助伊拉克融入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体系。 与此同时,伊拉克也在推进多元化的能源合作,比如在鲁迈拉油田,中企建设的光伏电站已经投入使用,年发电量约160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00吨。 这种多方位的合作布局,显示了伊拉克实现能源自主的决心。 项目的环保意义同样值得关注。伴生气的直接燃烧不仅浪费资源,还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影响当地居民健康。 鲁迈拉油田正在进行的火炬升级改造项目,将有效减少黑烟排放,让巴士拉的天空变得更蓝。 而伴生气转化为液化天然气后,燃烧效率更高,碳排放更低,符合全球能源清洁化的趋势。这对于提升伊拉克的国际形象,吸引更多外资进入能源领域都有积极作用。 伊拉克的能源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除了这个伴生气项目,伊拉克还计划投资15亿美元建设海上液化天然气进口终端。 这种"一进一出"的布局,反映了伊拉克在能源自主过程中的现实考量——既要开发本土资源,也要确保能源供应安全。 但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老化、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都可能影响项目的推进速度和效果。如何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稳步推进能源改革,考验着伊拉克政府的智慧。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这个项目带来的改变将是实实在在的。随着发电量的增加,停电时间会逐渐缩短,家庭电费支出也能得到控制。 能源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伊拉克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有网友表示,希望这个项目能真正惠及民生,让伊拉克人能享受到自己国家的能源红利。 伊拉克的能源转型也给其他资源型国家提供了借鉴。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何在大国博弈中实现能源自主,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些都是资源型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 伊拉克选择通过国际合作破解发展困境,这种思路或许能为其他国家提供一些启示。 随着伴生气项目的推进,鲁迈拉油田的火炬可能会逐渐熄灭,但这并不意味着伊拉克能源产业的衰退,反而标志着一个更高效、更清洁、更自主的能源时代的开启。 这个50亿美元的项目,承载着伊拉克经济转型的希望,也将影响整个中东地区的能源格局。
最新消息!伊拉克正式宣布了!9月15日,伊拉克总理正式宣布了,伊拉克与法
【3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