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今年的美国大豆没接到中国的一张订单,美国农业的半壁江山突然“断了粮”。 大豆农户最近有点坐不住了。 美国新一季的大豆马上要收了,订单却迟迟没有动静。 往年这个时候,中国这边早就下单了。 今年到现在,中国一张新作的大豆订单也没给。 农户说,他们等了又等,什么也没等来。 美国农业部长没表态,协会主席倒是发声了。 Caleb Ragland 是美国大豆协会的头儿,肯塔基那边种了多年豆子。 他说,这种情况他从没见过。 去年这会儿,中国预订了接近一千三百万吨。 现在是零。 在美国大豆出口里,中国是最大客户。 没有中国这张大单,影响的是整个市场。 不光是价格波动,还有心理预期。 很多农户本来想,先预售一批,收成后就能装船。 现在订单没来,钱也没影。 明尼苏达、艾奥瓦、内布拉斯加这些州,豆子种得多。 农场主这段时间纷纷跑去找国会代表,反映情况。 有人说仓库都清好了,就等买家来,结果一点信儿没有。 大豆出口讲究季节性。 九月到十一月是高峰。 这个时候美国新豆刚收,中国买家一般都会集中采购。 船开到墨西哥湾,装船出海,进中国港口。 现在窗口快过了,还没下单,农户开始紧张。 他们担心这个窗口错过了,今年的豆子就只能堆仓里。 有专家算了一笔账。 如果中国不订,美国至少会少卖一千五百万吨。 大概就是几十亿美元的出口额。 南美这边收成不错,巴西豆子便宜,数量多。 加上运价不高,中国采购南美豆子更划算。 即使美国大豆价格看起来合适,加上关税,还是贵。 美国对华农产品关税一直没取消。 贸易谈判卡着,没有突破。 这一点让美国豆农很被动。 他们不是不想竞争,是连门都进不去。 中国买家也没主动联系。 他们早在巴西下了大单,计划排得满满的。 等到美国豆子开始出货,中国这边仓库已经够了。 这一来一回,美国豆子就没了优势。 农户知道问题出在哪。 他们抱怨多,声音也大。 但关税不是他们能决定的。 政策博弈压到农田上,吃亏的是种地的人。 有农户说,现在种一亩大豆赚的钱比十年前还少。 肥料涨了,人工涨了,柴油涨了,豆子却没人买。 再怎么精打细算也补不上这块缺口。 有的农场开始减少种植面积。 他们怕今年卖不出去,明年再种就彻底赔本。 一边是地里黄灿灿的大豆,一边是空荡荡的订单表。 这感觉太难受了。 美国农业部知道这事,但没公开表态。 只是通过农情报告降低了出口预期。 意思很明显,现实不好看。 市场上已经有人调整模型,预测美国全年大豆出口量将下降二成。 那可不是小数目。 还影响到运输、加工、保险这些链条。 去年这会儿,美国港口集装箱忙得很。 今年冷清不少。 相关行业也感觉到了。 仓库、铁路、港口调度员都说,今年豆子流动慢了。 没有中国大买家,整个节奏就断了。 不是说其他国家不买。 墨西哥、欧盟、越南也买,但买得少。 量比不过中国。 而且这些国家分批买,价格还压得低。 中国一买就是大单,价格谈得好,还能拉动相关产业。 现在没这拉动力,链条就断了半截。 有媒体说,美国农业的半壁江山断了“粮”。 这话虽然重,但也不算离谱。 美国农户靠出口吃饭。 尤其是大豆,不卖出去就等于堆死在地里。 天气好不一定赚钱。 市场才是决定因素。 这事不是突然发生的。 从中美贸易摩擦开始,大豆就成了牺牲品。 后来签了一些协议,但没恢复原状。 这两年南美崛起,更加快了美国失去市场的速度。 中国并不是不买大豆。 它每年进口量还在增长。 只是买谁的,不一定非得是美国。 巴西、阿根廷、乌拉圭轮流供货。 美国排队靠后,失去了主动权。 有的美国农户说,他们理解中国要多元化采购。 但也希望中美能重新谈个明确点的协议,把大豆拉回来。 不然几年下来,他们真的撑不住了。 有农户已经转种玉米或者高粱。 但这些作物也不是稳赚的。 只能说是在试图降低风险。 问题是,种什么都要投入。 没有回报,谁也扛不住。 现在最大的变数,是接下来几个月中国会不会补单。 如果补,那就是迟来的希望。 如果一直没有,那今年大豆市场就真的凉了。 中美的农产品贸易本来是一条互补链。 美国有资源,中国有需求。 中间隔的就是政策和信任。 只要这两样没有打通,贸易就走不远。 信息源: 新华社客户端《美国农户新作大豆暂无对华订单 引发市场担忧》
2025年10月14日起,美国对来自中国建造和运营的船只进入美国收港口停靠费,本
【58评论】【7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