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9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查理・柯克遇刺案的22岁枪手已经落网

在下雒无畏 2025-09-14 11:29:20

美国当地时间9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查理・柯克遇刺案的22岁枪手已经落网。   美国当地时间9月10日中午,犹他谷大学校园里原本聚集着不少来听演讲的人,31岁的查理·柯克站在台上,正在进行他的“AmericanComebackTour”巡回分享。   作为美国青年保守派里的领军人物,柯克创办的“美国转折点”早已从草根组织长成覆盖全美高校的网络,不少年轻人就是冲他那句“少管我,让我赢”的口号来的。   可没人想到,一声枪响会突然打破现场的热闹,远处屋顶传来的子弹精准击中柯克颈部,这位在保守派圈子里炙手可热的人物,当场失去了生命。   警方赶到时,现场已经乱作一团,调查人员在附近找到了一把用毛巾裹着的栓动步枪,打开弹夹一看,里面三枚没发射的子弹上都刻着字:“嘿,法西斯分子!接招!”“BellaCiao”(意大利反法西斯歌曲《啊朋友再见》的歌词),还有一句网络俚语。   这些刻痕像一个个刺眼的符号,明晃晃地指向了政治动机。   为了尽快抓到凶手,FBI很快悬赏10万美元征集线索,警方也公布了监控里嫌疑人模糊的逃跑身影,可最初两天里,调查走了弯路,还抓错过两个人。   转机出现在9月11日晚上,犹他州州长考克斯后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有位家属联系了朋友,把嫌疑人坦白自己是枪手的消息告诉了华盛顿县治安官办公室。   没人想到,这个举报人竟是嫌疑人的父亲,他是一位做了27年的资深警官,还兼任着牧师。   据知情人士说,22岁的嫌疑人泰勒·罗宾逊先是跟父亲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这位警官父亲没犹豫,直接报了警,亲手把儿子交给了赶来的警察。   案发33小时后,罗宾逊终于被拘捕,关在犹他县监狱里,连保释的资格都没有。   罗宾逊的人生轨迹,怎么看都跟“凶手”两个字扯不上关系。   他成长在一个保守派眼里的“模范家庭”,父母结婚25年,母亲在福利机构工作,家里还有两个弟弟。   2021年高中毕业时,他成绩好到拿到了犹他州立大学四年的奖学金,7月登记选民时没选任何党派,之后在犹他州立大学读了一个学期就退学了,现在是犹他州立大学的在读生。   他的室友后来给警方提供了聊天记录,里面清楚写着他说过“从投放点取回步枪”“把步枪藏进灌木丛”“换装”“雕刻子弹”这些话,可直到被抓,罗宾逊都没跟调查人员说过一句作案动机。   倒是他的家人跟调查人员透露,这几年罗宾逊变了很多,越来越关注政治,还总在言语里攻击柯克。 这种厌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一点点攒起来的。   柯克在公开场合的争议言论早就不是新鲜事,他曾在播客里说马丁·路德·金“被过度神化”,还把乔治·弗洛伊德称作“有前科的毒贩”,不仅惹火了自由派,连不少温和的共和党人都觉得受不了。   可对罗宾逊来说,这些言论变成了扎在心里的刺,最后竟让他拿起了枪。   特朗普在福克斯新闻的采访里直接说“希望把罗宾逊判死刑”,要知道柯克不只是他的政治盟友,还是MAGA运动在青年群体里的中坚代言人,柯克遇刺对特朗普和整个MAGA运动来说,都像被抽了一记耳光。   犹他州县检察官计划在9月16日提起诉讼,9月15日让罗宾逊第一次出庭,他面临的指控包括加重谋杀、非法使用枪械和妨碍司法,联邦检察官也在评估,最快可能在周五下午就提起联邦诉讼。   最让保守派尴尬的是,案发初期他们还在猜测凶手是“激进左派”,甚至想往黑人和移民身上贴标签,结果罗宾逊是个出身白人中产保守家庭的年轻人,完全符合他们眼里“理想美国青年”的样子。   这种反差让两党的争吵更激烈了,右翼骂这是“左派煽动的恐怖主义”,有些反法西斯活动人士说“能理解但不支持”罗宾逊的行为,两边都拿着这件事当党派动员的素材,谁也不肯让谁。   有人把柯克遇刺比作当年马丁·路德·金遇刺,说这会是美国政治暴力的一个标志性节点。   确实,这些年美国的政治对立早就不是“意见不同”那么简单了,MAGA运动把保守派聚到一起的同时,也把跟自由派的矛盾推到了顶点,政治人物不再是“持不同观点的对手”,反倒成了“必须对抗的敌人”。   再加上网络上的算法总推送相似的观点,把极端想法越喂越大,像罗宾逊这样的年轻人,慢慢就觉得“用枪口回应仇恨”是对的。   现在没人敢说柯克遇刺只是个案,从国会议员遇袭到总统候选人遭枪击未遂,再到这次柯克身亡,美国人心里的恐惧越来越重,总担心“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自己”。   罗宾逊的父亲亲手举报儿子,是“大义灭亲”,可背后藏着的,是一个家庭的破碎,更是整个美国社会在政治极端化浪潮里的挣扎。   当“暴力正义”的念头开始在人心底发芽,当政治斗争变成你死我活的对抗,这样的悲剧,恐怕还没到尽头。

0 阅读:20

猜你喜欢

在下雒无畏

在下雒无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