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要求中国停止对俄供应武器,威胁对华实施制裁 欧洲外交圈正在悄悄给中国换个角色定位,不想让你只当“中立调解者”,而是要把你推到“局势责任方”的位置上。 奥地利外长迈因尔-赖辛格在9月12日接受采访时,就把话挑明了:中国想当全球大国,就得拿出相应的担当,去压一压俄罗斯。 这种施压的诉求非常具体:赶紧利用你的影响力让莫斯科回到谈判桌,并且别再提供任何武器。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说得更直接,他甚至设想,要是中国高官当时在基辅,首都可能就不会挨炸。 这话里话外,全是道义和情感的压力,背后还藏着一句潜台词:不配合,就可能得尝尝欧美新制裁的滋味。 另一边,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工具箱里,关税永远是那把最顺手的锤子。他曾向G7盟友提议,谁敢买俄罗斯石油,比如中国和印度,就直接加征高达100%的关税。这招听着够狠,可执行起来却满是矛盾。 特朗普的条件是,欧盟必须先跟进,美国才会动手。这一下就把皮球踢给了盟友。欧洲那边相当为难,觉得这事儿在法律上和政治上都说不通。 有分析干脆认为,特朗普可能就是故意设个高门槛,让大家知难而退,他自己也就不用真动手了。 本来外交上还在互相试探,结果前不久波兰又出了事儿,打下了几架大家都觉得是俄罗斯的无人机。这事儿可不小,好多人都觉得这是冲突开始以来,北约和俄罗斯第一次直接交火,局势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 各方反应差别特别大,俄罗斯赶紧出来说自己不是故意要侵犯,想把事情压下去;波兰却一口咬定这是故意挑衅,必须强硬回应。 特朗普一开始还想把这事儿淡化处理,怕影响后续可能的和谈,可后来欧洲各国都纷纷谴责俄罗斯。 美国也没办法,只能把态度升级,驻联合国的代表谢伊还强调会保卫盟国的每一寸领土,说普京辜负了信任,特朗普自己也跟着放狠话,说他的耐心快被耗尽了。 面对这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中国倒是挺稳的,就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子应对,反复强调自己的核心立场,给自己留够缓冲的空间。 早在7月4号,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就说过,中国不是冲突的当事方,咱们的立场一直都是劝和促谈。至于说咱们给俄罗斯提供武器的指责,中方反驳的道理也很简单,要是真的提供了,战场局势早就不是现在这样了。 要是有人想用经济手段威胁咱们,中国的态度也很明确,打关税战没有赢家,靠施压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咱们国家的核心利益肯定要坚决维护。 现在看来,围绕乌克兰的这些施压和反施压,真是越来越复杂了,不管是说漂亮话包装自己,还是用经济、军事手段胁迫别人,这些各方觉得好用的办法,其实都有自己的问题,还会冒出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
特朗普失算了!俄政府大楼被炸,局势彻底升级,欧洲或紧急部署航母特朗普之前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