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一刀捅得可真够狠!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日本突然跟进制裁,断供了十多种关键半导体材料,比如光刻胶、氟化氢这些 “芯片粮食”。 要知道,美国从 2018 年就开始针对中国高科技产业,一会儿加关税,一会儿限制技术,还拉着盟友搞 “围堵”。日本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这次直接跟风,可它的心思远不止 “帮衬” 这么简单。 2023 年 7 月,日本政府突然宣布对 23 种半导体制造关键材料实施出口管制,氟化氢、蚀刻液这些芯片生产缺一不可的 “命脉物资” 全被列进清单。更狠的是,其他国家企业能轻松拿到的出口许可,中国企业却必须经过日本经济产业大臣的单独审批,手续繁琐到让人绝望,不少订单直接卡在审核环节动弹不得。 这哪是正常管制,分明是精准打击。全球 90% 的高纯度氟化氢市场都攥在日本企业手里,Stella Chemifa、瑞星化工这些巨头早就形成了技术垄断。他们生产的氟化氢纯度能做到几乎零杂质,这种 “掐脖子” 的技术优势,成了日本手里最锋利的武器。 东京电子、尼康这些日本大企业乖乖听话,对华出口额在 2023 年下半年就暴跌了 20%,可他们忘了,中国市场占了日本半导体设备出口的三成份额,远超美国。 日本嘴上喊着 “维护国家安全”,实则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美国 2022 年 10 月刚收紧设备出口限制,日本转头就跟进加码,摆明了想借着美国的东风,彻底锁死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上升通道。 毕竟在半导体材料领域,日本企业长期占据全球价值链顶端,这种垄断带来的利润和话语权,他们可不想被中国企业动摇。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专家说得透彻,这就是典型的 “损人不利己”,中国可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堵死别人的路,自己的钱袋子也得瘪下去。 最让人不齿的是,日本企业一边赚着中国市场的钱,一边配合政府捅刀子。信越化学的光刻胶在中国工厂里用了十几年,三菱材料从中国进口镓原料加工后又高价卖回来。可 2023 年管制一出,这些合作全成了泡影。 中芯国际的生产线差点因为断供停摆,华为海思的研发计划被迫推迟,无数工程师对着空荡荡的原料仓库发愁。这时候再看日本经济产业省官员那副 “事不关己” 的嘴脸,说什么 “只是正常审查”,谁信? 但中国从来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日本管制措施生效还不到一个月,中国就宣布对镓、锗两种关键半导体原料实施出口管制。这一下直接打在日本痛处,信越化学的工厂因为缺镓差点停工,三菱材料股价三天跌了 15%。 原来日本所谓的 “技术优势”,根基竟是依赖中国的原材料供应。紧接着,国务院出台政策,砸重金支持半导体材料自主创新,广州、上海等地纷纷跟进,用 “揭榜挂帅” 的方式攻克 “卡脖子” 难题。 短短两年时间,局势就开始反转。比亚迪半导体把碳化硅模块做到了全球领先,2025 年上半年营收直接暴涨 200%。天岳先进的 6 英寸碳化硅衬底良率突破 70%,价格比日本产品低了近四成。沪硅产业、雅克科技这些中国企业的市值一路飙升,在全球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反观日本企业,对华出口额跌到历史低谷,东京电子的工程师们对着堆积如山的库存叹气,他们大概忘了,中国企业从来不会在封锁中倒下,只会在倒逼中成长。 日本这一刀确实够狠,但也彻底打醒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现在再看那些曾经被垄断的材料,光刻胶有了国产替代,高纯度氟化氢实现量产,就连最难的 EDA 软件也有了突破。 日本企业想靠断供遏制中国发展,到头来却发现自己的市场份额被一点点蚕食。2025 年的 SiC 衬底市场,中国厂商已经拿下全球 35% 的产能,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国际关系里从来没有永远的垄断,只有永恒的竞争。日本跟着美国搞技术封锁的时候,大概没算到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国不是任人拿捏的冤大头,你断供的每一种材料,都会变成我们自主创新的动力。现在轮到日本企业着急了,失去中国市场的支撑,他们的技术优势还能维持多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谁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呢。
汉奸石平哭了,禁止回国!9月8日,中国外交部宣布对日本参议员石平采取反制措施,包
【4评论】【2点赞】
瑜伽
全面抵制日货,中日世仇,不可结交,几番示好,难改其野心!
加勒比海盗
小本子太猖狂了,必须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