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我在团政治处当干事,当时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团里开大会,主席台上竟然有一

小史论过去 2025-09-12 13:08:40

1975年我在团政治处当干事,当时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团里开大会,主席台上竟然有一个团长、两个政委,同时还有5个副团长、6个副政委,营连干部超编的就更多了,没想到两年后超编的干部竟消失了。 陈显清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生,早年加入部队,从基层干起。他天天参加训练,处理士兵事务,积累经验。基层工作让他熟悉部队生活,接触各种任务。六十年代末,他调到团政治处当干事,负责文件整理和会议记录。办公室里他埋头工作,逐步适应政治处节奏。1975年升为股长,继续搞组织工作,参与部队调整。他亲眼看到干部变动,记录那些过程。作为普通军人,他踏实完成任务,体现军人作风。这些经历让他对部队变化有切身感受,保持实际态度。 陈显清出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加入部队后先在基层锻炼。他执行日常军事任务,逐步提升能力。六十年代末进入政治处任干事,处理行政事务。1975年成为股长,负责具体组织事项。他见证特殊时期部队内部调整,参与活动安排。他注重实际,记录下那些年变化,体现军人本色。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部队执行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任务,派出大批干部到地方。全军派出27万人左右,团里政治处主任和副主任也走了。不到两个月,新干部顶上,填补空缺。几年后,这些干部返回部队,发现职位已被别人占了。他们只能在办公室待着,干部数量猛增。连队里甚至有两个连长三个指导员。全军总人数比之前增加20%,编制混乱。 部队干部超编严重,一次团里开会,台上出现一个团长两个政委,5个副团长6个副政委。营连超编更多,多个副职并存。主持会议的副团长宣布流程,返回的政委却讲起支左成绩。台下大家尴尬。作为政治处股长,我坐在前排,对面办公室是老主任和副主任。工作中按现任领导指示办,返回领导加入后,汇报对象模糊。团里调整分工,变成两个主任三四个副主任。一名副主任只管保卫股,其他各管一项。 住房也紧张,返回干部住不上原房,只能挤临时房或外租。营连超编影响训练,多个副营长轮流指挥。特殊任务导致这种状况,军队不得不提拔新人补位。返回后,员额猛增,带来诸多不便。1971年全军人数比1959年多360万,超编成普遍问题。 1976年,部队加大转业力度,超编干部逐步安置到地方。返回干部多数转业回原籍,继续工作。部队恢复正常编制,办公室和住房缓解。陈显清留在部队,看到变化,继续在政治处干活。那些特殊情况结束,部队活动回归常态。他记录过程,履行职责。 超编干部转业后,团里开会台上人数减少,工作分工清晰。陈显清处理日常事务,部队整顿完成。1975年军队进行调整,包括调动和转业,解决编制问题。特殊时期结束,部队稳定下来。

0 阅读:3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