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再次语出惊人:"我母亲生前很节俭,你扔她东西她就发火。她走后我

可爱卡梅伦 2025-09-12 12:43:24

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再次语出惊人:"我母亲生前很节俭,你扔她东西她就发火。她走后我清理她的遗物,突然明白,她站在永恒里微笑地看着我扔她的东西。不管你有多爱,这个世界,终得撒手。这就叫'缘起性空',万事万物都如此。它曾经没有,将来也会没有。" ​这是一段令人感同身受,却读之泪目的话。 就如我的母亲,生前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节俭到了一种执着的程度。 说起来真的很好笑,我妈能为了一个破塑料袋跟我吵半天。那种超市给的最薄的那种,都破了好几个洞了,她还舍不得扔,说"还能装垃圾呢"。我当时就想,妈你这是何苦呢,咱又不是买不起垃圾袋。可她就是不听,非要把那些破袋子叠得整整齐齐,塞在厨房的抽屉里。 —— 我那时候不懂,觉得她抠门得可爱又可笑。直到她走后,我拉开那个抽屉,一股熟悉的葱花味混着塑料袋的窸窣声扑面而来——一瞬间,像有人拿手电筒照进我脑子里:原来她叠的不是袋子,是日子。一个袋子装过菜市场的小青菜,装过超市打折的鸡蛋,也装过我感冒时她偷偷放在门口的梨。每一个破洞,都是她精打细算、把生活缝缝补补的证据。我蹲在那儿,眼泪啪嗒掉在那些“破玩意儿”上,才明白自己当年多傲慢——我把“买得起”当成理直气壮,却没看见她“舍不得”背后的深情。 清理遗物那半个月,我变成了一只分拣机。左边“扔”,右边“留”,可常常一转身,左边的 pile 里又偷偷捞回一两样:她用秃了毛的牙刷、卷刃的小剪刀、只剩半块的硫磺皂……理智告诉我:这些真的没用。可心又悄悄嘀咕:扔了就再也摸不到她的指纹了。于是我开始跟她“对话”—— “妈,这个秋裤补了五次,咱就扔了吧?” “你懂啥,当年你大学生活费不够,我就是在这一条条补丁里省出的十块钱。” “那……这个豁口的搪瓷碗呢?” “你小时候发烧,我就用这个碗给你蒸鸡蛋羹,你一口气吃光。” 我一句,她一句,声音在我脑子里此起彼伏。到最后,我干脆把“留”框扩大,再扩大,直到客厅堆成小山。那一刻我突然懂了王德峰说的“她站在永恒里微笑”——永恒不是那些物件,而是她透过物件望向我的眼神:孩子,你终要学会撒手。 真正让我“破防”的是一只掉漆的铝饭勺。勺背凹进去一小块,是我七岁那年拿它当鼓槌敲出来的。我攥着那只勺,忽然想起她当时既心疼又憋笑的脸:“再敲,饭勺罢工了!”如今它真的罢工了,她却先走了。我把饭勺放进行李箱最底层,像揣一颗定时炸弹——它随时会引爆记忆,也随时提醒我:什么叫“缘起性空”。缘起,是当年母子围坐的小饭桌;性空,是桌边如今只剩我一个人。它曾经没有,将来也会没有,可它爱我、我爱它的那刹那,真实得发烫。 我开始学着“扔”。第一步,把破洞最多的塑料袋打包进一只干净的袋子里——算是给她也给我自己一个仪式。嘴里念念有词:“妈,我替你扔了,但味道我留下了。”然后“嗖”地一声,垃圾桶盖子合上,我竟然听见自己心脏“咔嗒”也盖了一层板。奇怪的是,并没有想象中撕心裂肺,反而像完成了一场慢速的告别。之后的日子,我陆续清理:掉色的床单、绣错针法的鞋垫、裂成蜘蛛网的镜子……每扔一件,都在心里给她鞠一躬。鞠躬的次数多了,我慢慢长出一点底气:原来我可以一边失去,一边继续生活。 朋友问我:“现在明白‘缘起性空’了吗?” 我苦笑:“明白个皮毛。它不是说东西会坏、人会走,而是说——坏了、走了,爱还在。空不是无,是留位置给新的缘起。” 就像她省下来的那些十块、八块,如今变成我账户里给山区孩子的午餐捐款;她用旧饭勺喂大的小男孩,如今学会给自己煮面、也给父亲炖汤。她节俭一生,最后教会我的却是“舍得”:舍掉对物质的执念,得到与回忆和平共处的空间。 所以,当我又一次在超市接过收银员递来的超薄塑料袋时,我不再皱眉。我把它叠好——不是因为她叠得对,而是叠的过程里,我能闻到厨房飘出的葱花味,听见她唠叨“别浪费”。那一刻我知道,她从未离开,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站在永恒里冲我微笑。而我,也终于学会在挥手告别的同时,把爱揣进胸口,继续向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274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4

用户10xxx04

1
2025-09-12 15:12

[爱心][爱心][爱心]难得的好文

复方甘草片

复方甘草片

1
2025-09-12 17:51

这个王教授30多岁吧?

黑丝带

黑丝带

1
2025-09-13 00:54

[作揖][作揖][作揖][玫瑰][玫瑰][玫瑰]

可爱卡梅伦

可爱卡梅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