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9月9日报道:“在昨天召开的德国外交部的驻外大使会议上,德国总理默茨强调

天天纪闻 2025-09-10 14:40:02

德国之声9月9日报道:“在昨天召开的德国外交部的驻外大使会议上,德国总理默茨强调,要推动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务实外交政策。   先说说德国现在面临的烂摊子,这是理解默茨这句话的底子。之前德国经济一直靠两大块撑着:一是工业,像汽车、机械制造这些,都是能赚大钱、带就业的支柱产业;   二是能源,过去常年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价格低还稳定,给工业输血不少。可自从俄乌冲突之后,这两块全出了问题。   能源上,跟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断了大半,只能去买卡塔尔、挪威这些国家的气,价格一下飙上去,工业企业的成本直接翻番,好多中小企业扛不住,要么减产要么倒闭。   经济数据也不好看,去年GDP增速放缓,今年还面临衰退风险,通胀居高不下,老百姓生活成本涨得厉害,不满情绪越来越重。   而且之前德国的外交政策有点“飘”,太跟着价值观走,或者说太跟着美国和欧盟的硬调子走。比如对俄政策,一开始为了跟欧盟保持一致,搞了好几轮制裁,结果制裁没把俄罗斯怎么样,反而把自己的能源供应链搞断了;   对中国呢,之前也有不少声音跟着美国喊“脱钩”“去风险”。   可真要动真格的,德国企业第一个不愿意——大众、宝马这些车企,中国市场占了他们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还多,要是真脱钩,生产线都得停一半;还有化工、机械行业,中国的订单也是重中之重,真把关系搞僵了,德国工业的半条命都得没。   所以默茨这次在驻外大使会议上提“务实外交”,说白了就是“别再整那些虚的了,先把德国自己的日子过好”。   驻外大使是德国跟其他国家打交道的一线,给他们定这个调子,就是让他们出去谈事的时候,别光盯着“民主”“人权”这些口号,得盯着德国的实际利益:能不能拿到稳定又便宜的能源?能不能帮德国企业保住海外市场?能不能推动合作项目落地,让国内经济活起来?   就拿能源来说,这是德国现在最急的事儿。默茨这政策一出来,接下来德国大使们去卡塔尔、阿联酋这些产油产气国,肯定得更主动。之前德国已经跟卡塔尔签了长期天然气供应协议,但量还不够,接下来估计还得谈增购,甚至可能在价格上再争取点优惠。   不光是天然气,德国现在也在急着找可再生能源合作,比如去非洲谈太阳能项目,去北欧谈风电合作,都是为了尽快把能源供应的盘子做大,免得再被单一国家“卡脖子”——这就是务实,不搞意识形态对立,只要能解决能源问题,该合作就合作。   再说说经济和贸易这块,尤其是跟中国的关系。之前德国国内有股势力跟着美国起哄,说要“减少对中国依赖”,但真到了企业层面,谁都不敢动。   还有欧盟内部的关系,德国作为欧盟的“领头羊”之一,之前有时候太顾及“欧盟团结”,反而忽略了自己的利益。   比如欧盟搞的“数字税”“工业补贴政策”,有些条款其实对德国企业不利,但德国为了不让欧盟分裂,还是勉强同意了。现在不一样了,务实外交就意味着德国在欧盟内部会更“硬气”一点,该争取的利益得争取。   默茨这么做,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国内的压力。现在德国反对党一直在批评默茨政府“外交政策脱离实际”“经济治理不力”,民众对通胀、失业的不满也在上升,要是再拿不出实实在在的办法,下次选举政府就得换班子。   所以这次在驻外大使会议上定调务实外交,也是给国内民众和企业一个信号:政府现在的核心目标就是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能源会稳定,工作会保住,经济会好转——这是在争取民心,也是在稳定市场信心。   可能有人会说,德国搞务实外交,会不会得罪美国?毕竟美国一直想拉德国一起对中国搞“脱钩”、对俄搞强硬。   但现在德国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美国远在美洲,能源、经济问题都跟美国没太大关系,可德国是在欧洲前线,所有问题都得自己扛。   总的来说,默茨强调的“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务实外交”,其实就是德国外交政策的“回归”——回归到默克尔时期那种“以经济为核心、以利益为导向”的传统思路,不再被价值观、盟友压力这些虚的东西牵着走,而是脚踏实地解决当下的能源危机、经济困境。   对德国来说,这是唯一的出路:只有先稳住能源、保住工业、复苏经济,才能在国际上有话语权;对其他国家来说,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合作机会。   当然,这条路也不好走,美国的压力、欧盟内部的分歧、俄罗斯的态度,都是挑战,但对现在的德国来说,务实外交已经是最靠谱的选择了——毕竟空谈价值观填不饱肚子,只有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让德国度过眼前的难关。

0 阅读:251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