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9月4日发布,一位75岁的云南大爷,徒步到四川会理找朋友,路上遇到好心人开车带他找,没想到到地方后,村民告诉他,他的朋友早已经去世了,但是大爷不甘心,一定要见见朋友的家人。 (信源:果然视频——75岁退伍大爷徒步跨省寻老友) 8 月 29 号雨天,振楠开车去通安,看到一大爷背着包冒雨步行。 振楠摇下车窗,问大爷要去哪儿。 大爷说要去会理,找个叫陈大平的老朋友。 他顿了顿又补充:“二十多年没见了,就记得村名,没电话。” 振楠这才知道,老头凌晨三点就从老家出发,坐了长途车又步行,兜里揣着攒了大半年的几百块钱,就想在走不动前,再跟老伙计喝顿酒。 “当年他帮我家收过麦子,我欠他一顿饭。” 老头说这话时,眼睛亮得像有光。 车开到十三公里加油站,振楠问他具体地址,老头又说 “去会东的江州”。振楠听着耳熟,说 “不远,我送您到地方”。 老头急了,从布包里摸出个塑料袋,层层打开,里面是几张皱巴巴的十块钱:“小伙子,油钱你得拿着,不能让你白跑。” 振楠把他的手推回去:“出门在外,谁还没个难的时候。” 可到了老头说的镇上,他又犯了迷糊:“不对,好像是另一边的江州。” 振楠下车问路边卖水果的大姐,大姐说:“这附近俩江州村,都有姓陈的,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 振楠回头看了看车里的老头,他正扒着窗户往外瞅,像个找不着家的孩子。 “走,俩村都去看看。” 振楠发动车子,雨还没停,乡间小路坑坑洼洼,车轮碾过积水,溅起半人高的水花。先去的第一个村,打听 “陈大平”,村民摇摇头:“没这人。” 老头的背更驼了,嘴里反复念叨 “不可能啊,他说过门口有棵老槐树”。 第二个村在山坳里,路窄得只能过一辆车。振楠把车停在村口,跟老头一起踩着泥往里走。有个蹲在墙根抽烟的老汉听完,磕了磕烟灰:“陈大平啊,三年前就走了。” 老头站在那儿,像被钉住了似的,手里的布包 “啪” 地掉在地上,嘴唇哆嗦了半天,突然蹲下去,抱着膝盖呜呜地哭。 那哭声不大,却听得振楠鼻子发酸 ——400 多公里的路,攒了二十多年的念想,就这么碎了。 “去他家看看吧,哪怕见着家人也行。” 振楠把布包捡起来,拍了拍上面的泥。老头点点头,抹了把脸。俩人又在村里问了半天,才找到陈大平弟弟家。开门的是个老太太,看见老头,愣了愣:“你是昭通的王大哥?” 原来陈大平生前总念叨他,说 “有个老哥欠我一顿酒,说不定哪天就来了”。老太太把他们往屋里让,土坯房里陈设简单,墙上还挂着陈大平的黑白照片。 老头对着照片看了半天,掏出兜里的酒瓶子 —— 那是他从老家带来的包谷酒,本来想跟老哥分着喝的。 振楠没进去,悄悄开车走了。他怕打扰这迟来的告别,后视镜里,老头正跟老太太说着什么,手比划着当年的样子,好像陈大平就坐在旁边听似的。 过了几天,振楠买了点水果和纸钱,又去了村里。他陪着老头去了陈大平的坟前,老头把酒倒在地上,说 “老哥,我来了,酒给你带来了”,风吹过坟头的草,沙沙作响,像有人在应他。 陈大平的家人留他们吃饭,桌上是炒土豆和腌菜,老太太一个劲给老头夹菜:“多吃点,就当在自家。” 老头吃得很慢,眼眶却红了。振楠看着这一幕,突然觉得,老头这 400 公里没白跑 ——有些告别,哪怕晚了三年,也比一辈子留下遗憾强。 后来振楠给老头办了张手机卡,存上自己和陈家人的号码。“等你跟嫂子们聊够了,我送你回昭通。” 老头握着他的手,粗糙的掌心全是老茧:“你是好人,比亲侄子还亲。” 这事儿发到网上,有人说老头太傻,跑这么远就为见个人。可谁没点藏在心里的念想呢? 就像小时候借你的半块橡皮,年轻时帮你扛过的行李,老了总想着还回去。振楠这一路的折腾,看似是帮老头找朋友,其实是帮我们这些看故事的人,找回点丢了的热乎气。 雨早就停了,老头回昭通那天,天特别蓝。振楠开车送他去车站,老头在车窗上贴了张纸条,上面是他歪歪扭扭的字:“好人一生平安”。这字没什么章法,却比任何华丽的词都让人觉得暖。 你们身边有这样的老交情吗?评论区聊聊,有时候啊,人这一辈子,就靠这点念想撑着,才走得踏实。
是个讲究人!上海,一网约车司机凌晨接了一位乘客,路上觉得有些饿了,就随口吃了点面
【82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