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真是中国领先吗?为何战场上被打下的,全都是中国无人机,而外国无人机就很少被

古凌国际 2025-09-08 12:33:35

无人机真是中国领先吗?为何战场上被打下的,全都是中国无人机,而外国无人机就很少被打下,其实原因很简单 中国无人机在国际上占大头,大疆这类在俄乌和中东到处是。买家挑它们,主要是实惠,几千块搞定一台,美国同款几万起,性能差不多。 1945年硫磺岛战役中,美军为夺取制空权和情报,甚至使用过训练不足的无人靶机进行侦察,但因成本过高和损耗惊人,很快偃旗息鼓。 几十年后,美国虽然在“捕食者”“死神”上实现了跨时代突破,但价格动辄千万美元,数量有限,从来不是能随便丢到战场消耗的“快消品”。 这一背景,正好衬托出现代战场上中国无人机的特殊地位。 俄乌战场上,被击落最多的不是美国的高端无人机,而是中国的大疆等民用改装机。这不是因为质量差,而是因为数量庞大。 根据乌克兰方面2023年的统计,他们前线部队使用的无人机七成以上来自中国,不仅承担侦察,还被士兵们改造成投弹工具。 这与中东战场的情况如出一辙。 2015年,沙特首次大规模采购中国“翼龙”无人机,随后在也门战场频繁使用。即便面对胡塞武装的防空火力,“翼龙”依旧不断被击落,但沙特和阿联酋却持续追加订单,甚至把它们改造成廉价的“战略轰炸机”。 如果这些设备真如批评者所说“不堪一击”,为何客户还愿意一单接一单? 要理解这种逻辑,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的对比。美苏核潜艇、战略轰炸机你追我赶,但最终真正改变局势的,往往不是昂贵的高科技单件,而是能大规模复制、快速补充的装备。 中国无人机正是踩中了这个节奏:便宜、好用、能快速量产。 至于美国的MQ-9“死神”,航程和载弹量确实世界领先,配合卫星链路和隐身设计,仍是顶尖平台。但其造价超过3000万美元,不是任何国家都能轻易买单。 相反,中国的“翼龙”“彩虹”出口价只有美机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且操作门槛低。对于多数急需武器的国家来说,这才是真正的“能用得起”。 所以,当统计里显示“被击落最多的是中国无人机”,它背后的事实并不是“质量最差”,而是“使用最广”。战场上,无人机本来就是消耗品。 就像战壕里最常见的并非精美的狙击步枪,而是随处可得的步枪和迫击炮。 今天,新的比拼已经开始。不是单打独斗的单架无人机,而是AI指挥下的蜂群作战。2024年珠海航展上,中国展示了数十架无人机集群智能编队飞行的画面,引发外媒高度关注。 这种体系一旦成熟,战场优势就不仅是“能买得起”,而是“能多快、多灵活地压倒对手”。 换句话说,中国无人机的“高击落率”,与其说是缺陷,不如说是存在感的证明。就像菜市场里销量最大的水果,不会是完美无瑕的,但一定是大多数人买得起、吃得惯的。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古凌国际

古凌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