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总统的儿子要出名了 上一次的九三大阅兵是在2015年, 当时卢卡申科带着他的儿子,那时候年纪还很小,虽说个头已经到了父亲的肩膀,但还是个10多岁的孩子,穿着小西装,腼腆又可爱。 时光流转,如今的阅兵场上,尼古拉已长成一名高大挺拔的青年,身高甚至超过了父亲。 当卢卡申科从端门前下车,走向铺着红毯的贵宾通道时,两旁礼兵肃立,迎接的氛围庄重而热烈。 就在这时,尼古拉做出了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举动——他没有跟随父亲踏上红毯,而是身子一闪,从旁边绕了过去。 这看似简单的一个绕路,背后藏着对场合的深刻理解。 端门红毯不是普通的通路,它是阅兵仪式中极具分量的环节,走在上面的都是各国元首和重要嘉宾,每一步都承载着国家间的尊重与交流。 尼古拉心里清楚,自己的身份是家属,而非正式嘉宾,不该在这样的场合占据核心位置。 这种对身份边界的清醒认知,让他选择了低调绕行,不抢风头,也不越界。 很多人不知道,尼古拉与中国有着不浅的缘分。 他曾在北京读书,如今还在北京大学学习,常年的耳濡目染,让他对中华文化里的“知礼守分”有着切身的体会。 这些经历,让他身上多了几分中国年轻人特有的谦和,也让他对不同场合的礼仪有着更细腻的把握。 看着如今的尼古拉,很难不想到十年前那个紧张的小男孩。 这十年里,他不仅个子蹿高了,外形越发俊朗,更重要的是心智的成熟。 当年需要父亲牵着才能走完通道,现在却能主动判断场合,做出得体的选择。 这种变化,是成长最直观的体现。 在不少地方,有些所谓的“二代”们,总喜欢借着父辈的光环张扬行事,稍有机会就想占据特殊位置,仿佛全世界都该围着自己转。 但尼古拉没有这样,即便父亲是一国总统,他也没把这身份当成特权的通行证。 红毯就在眼前,他完全可以顺理成章地跟着走,但他偏不,宁愿绕远路也要守住分寸。 这种不贪慕虚荣、不仗势张扬的态度,比任何华丽的言辞都更有说服力。 尼古拉的举动,没有刻意为之的痕迹,更像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他知道在什么场合该站在什么位置,知道尊重场合就是尊重在场的每一个人,也尊重自己的身份。 这种教养,不是一天两天能养成的,是长期熏陶和自我约束的结果。 当他绕开红毯,安静地走在一旁时,没人觉得他失了体面,反而因为这份懂事,让人对他多了几分好感。 这不是说他有多特别,而是他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恰到好处”——在庄重的场合里,不缺位,也不越位。 从十年前牵着父亲的手紧张前行,到如今主动绕路保持分寸,尼古拉的变化清晰可见。 他长大了,不再是那个需要时刻被照顾的孩子; 他懂事了,懂得用行动维护场合的庄重; 他也变帅了,不仅是外形的挺拔,更是内在修养带来的从容气质。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长江日报2025年09月03日关于《第十六次来华的卢卡申科到了!10年前也曾来华观看阅兵。》的报道
这下不止中国知道了全世界都要知道了白俄罗斯总统的儿子要出名了上一次卢卡申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