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一纸通报,宣告了易会满金融生涯的终结,同时掀开了中金公司与工行之间那段备受争议的私募股权投资往事。
2025年9月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发布消息:证监会原主席易会满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审查调查。这位曾在工商银行工作34年、执掌中国证监会五年的正部级官员,最终没能逃脱金融反腐的天罗地网。
01传言发酵,终成现实
关于易会满“出事”的传言早在金融圈暗流涌动近一年,从零星的私下议论到集中的舆情发酵,始终缺乏官方实锤。2025年8月下旬,金融圈开始流传“易会满被带走协助调查”的消息。
据多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向媒体透露,8月29日前后,这一传言在浙江温州、杭州等地的金融圈尤为密集,甚至有消息称“其家人已被限制出境”。
如今官方通报的发布,终于让传言成为现实。易会满的落马,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中国金融反腐深化的重要标志。
02工行旧部,中金瓜葛
易会满被查的核心线索,与工行近年来的“金融反腐风暴”密切相关。作为在工行工作34年的“老工行”,他的职业生涯与工行的发展深度绑定。
顾建纲的案例颇具标志性——他曾是易会满的“铁杆旧部”,在工行一度顺风顺水。2023年8月2日,他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审查调查。
2024年2月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顾建纲的问题,包括“靠企吃企、盲目自信、疏于管理,造成大额投资风险;以权谋私、公器私用,以金融投资为名大肆收钱敛财”等。
顾建纲案件还牵扯出中金资本的震荡,中金资本前董事长丁玮及多位骨干在2025年初被带走。据称,中金资本早年涉及的数百亿私募股权项目,正是丁玮与顾建纲等人联手推进。
03亲属关联,家风问题
易会满的“亲属关联问题”也十分突出。据金融圈人士透露,易会满家中有一个姐姐和三个哥哥,其中一位哥哥早年曾“借他的名义在浙江金融圈混圈子”,甚至以“易会满亲属”的身份对接当地企业的融资业务。
工商登记资料显示,2024年10月,一家名为“苍南县会满服装经营部”的个体工商户在易会满的老家浙江苍南注册成立。尽管该个体户的法定代表人并非易会满本人,但“会满”二字与他的名字高度重合,且注册时间恰好在他卸任证监会主席后不久。
更受关注的是,易会满之子也牵涉进了中金资本的相关项目中。2018年4月,工行那个数百亿私募股权项目启动时,易会满仍在工行主政,项目落地后,其儿子曾在相关企业上班。据了解,2024年4月后其子已不在该企业。
04浙江圈链,金融反腐
易会满的老家浙江近期也“事多”。2025年4月中旬中央巡视组进驻浙江后,建行、农行浙江省分行原“一把手”在一个月内接连被查。
4月,建行浙江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高强被查;5月30日,农行浙江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沈荣勤接受审查调查;再加上此前被查的工行浙江省分行原行长王芝斌。
这三人都有离开银行后进入私募投资机构的经历。其中沈荣勤与易会满是浙江老乡,早年都在工行浙江省分行工作,易会满2000年从浙江调往江苏时,沈荣勤还在浙江工行体系内。
还有未经证实的说法称,易会满任职证监会主席期间,上市公司中注册地在浙江地区的数量偏多,或与他是浙江人、曾在江苏省工作多年存在一定关联,不排除其家人牵涉其中的可能。
05改革与争议,复杂的任期
回顾易会满的证监会生涯,可谓改革与争议并存。他任期内最核心的政绩是推动“全面注册制改革”。从2019年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到2023年2月全面落地,这项改革被视为中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变革”。
截至2024年2月,科创板、创业板通过注册制累计上市企业超1200家,融资总额超1.5万亿元,为科技创新企业、中小企业提供了重要的直接融资渠道。
然而,光鲜数据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真相。据统计,易会满在任1838天期间,A股IPO数量达1906家,平均每天发行1.04支新股,平均每天从A股市场“抽血”12.1亿元。
这种高速IPO的节奏在当时就引发市场争议。有批评者认为,这种“新股大跃进”虽然满足了企业融资需求,却对市场资金面造成了巨大压力,间接导致了股市表现疲软。
从他上任到被免,A股共有20次跌破3000点(收盘价)。虽然上证指数五年间整体上涨8.96%,跑赢通胀,但远未达到市场预期的“慢牛”行情。
06中金震荡难免
易会满案发,正值中金公司面临业绩下滑、监管处罚和内部调整的多重挑战时期。这一事件可能对中金公司产生以下几方面影响:
人事震荡或持续深化:中金公司近年来已经历明显的人事变动。2024年上半年,公司已减员246人,其中中国内地员工减少221人,境外员工减少25人。据路透社报道,中金公司计划在2024-2026年间削减三分之一境内投行员工,每年减员约13%。易会满案发后,与其有关联的中金前高管及现职人员可能面临进一步审查,引发新一轮人事震荡。
业务合作可能受限:中金公司与工商银行之间的历史合作关系可能受到影响。中金资本早年参与的数百亿私募股权项目,正是由中金资本前董事长丁玮与工行原资管部总经理顾建纲共同谋划。随着易会满、顾建纲等人被查,中金公司与国有大行之间的业务往来可能面临更严格的审查,短期内可能影响相关业务开展。
声誉风险与监管压力:中金公司近年来已多次收到监管罚单。2024年5月,北京证监局在两周内三次对中金公司采取行政监管措施。2024年10月,中金公司又因涉嫌思尔芯IPO保荐业务未勤勉尽责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易会满案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声誉风险,可能招致更严格的监管审视。
短期业绩承压,长期或促业务重构:中金公司业绩已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13.33亿元,同比下滑7.21%,归母净利润56.94亿元,同比减少7.50%。2024年上半年,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大幅下降70.10%。易会满事件短期内可能加剧业务压力,但长期而言,或促使中金公司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强化合规管理,实现更健康发展。
易会满的落马,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金融体系重构。金融反腐的天罗地网已经铺开,没有任何人能够侥幸。
戴草人
有多少上市企业走了他的后门,要好好查,重重的罚!
野玫瑰
狗日抓的好
陆建国
千刀万剐也消不了股民的心。
用户16xxx35
不要一查又是间谍噢
用户10xxx70
这个老王八蛋害惨了散户。
旭枫qix
散户的亏损严重[得瑟]
艾莉雅
屏蔽中
用户10xxx70
千刀万剐都是优待它。
挨刀子
早都要查啦 上市一间公司比一万就不少了 没有收入那会放水得那么快
我是小小股鱼儿
都是浙江江苏公司,要说没猫腻鬼都不信。太明目张胆,就算没拿好处,也该回避这两个省的公司 ,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