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回应小米手机测试30万小时今天看到化爷转发辟谣30万小时测试标准的内容,看见很多内容制造者几乎是以一个标准模具的形式“量产”了很多内容完全一致的内容。要说有没有人暗中推波助澜,我没有证据,不过倒是反应了相当多的人在面对流量和自认为发现了“常识”的心理后呈现出的一种反智的亢奋,这种亢奋我们已经无数次见证过了。
我其实无意和化爷一样给这些人科普到底什么是30万小时测试,在行业里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测试类目,它当然也不是简单地选择若干部手机在若干时间里进行测试最后叠加成30万小时,而是有一个复杂的函数算法去统筹各测试项目的权重比最后综合得出一个近似的老化测试结论。是的,这是一个老化测试的模拟仿真,但并不失真,因为这本来就是行业通用的仿真模型。
所以我有时候也感慨,当工业化进行到我们这个时代,很多行业内的基本常识对行业外的人其实不啻天方夜谭,奥氏体304,比一元硬币薄和30万小时测试这些他们认为的爆点其实只是行业里通用或者惯用的一些名词、比较和测试手段,只不过在这个被流量和AI裹挟的时代里又有几个人会真的会克制自己的自以为是先检索一下信息再去发言呢?
我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