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2名间谍被揪出?阅兵军机训练期间,2人违规放无人机拍摄被抓。8月下旬,正值中

烟雨评社 2025-09-04 10:37:15

又有2名间谍被揪出?阅兵军机训练期间,2人违规放无人机拍摄被抓。8月下旬,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训练的关键阶段,北京上空,却突然有两名男子在军用机场附近违规放飞无人机,被当场抓获。 盛大的阅兵仪式,是国力与军威的集中展示,万众瞩目。然而,在这荣耀的光环之下,看不见的暗流从未停歇。国家安全的防线,正面临着来自多重面孔的挑战。 在一次重大阅兵的紧张筹备期间,北京某军事基地上空,几名自称“资深军迷”的男子赵某与杨某,为了博取眼球,上演了一场危险的“表演”。 他们为在小圈子内炫耀所谓的“独家画面”,利用专业知识破解了“大疆Mavic”无人机的禁飞设定,操控着搭载高清摄像头的飞行器,在长达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先后五次于白天和深夜闯入禁飞区。 他们镜头下记录的战机型号、涂装细节,一旦流出,足以让境外情报机构通过分析推导出我军装备的精确坐标与关键信息,其潜在危害远超“好奇心”所能承载的范畴。 如果说“粉丝”的虚荣是通向危险的捷径,那么赤裸裸的贪婪则是导向深渊的绝路。2014年,青岛某企业员工曹某,受境外间谍机构伪装的“军事杂志主编”高额报酬诱惑,使用高倍望远镜等专业设备,长期对我国航母基地进行偷拍。 而在更早的上世纪90年代,身为“东风-31”导弹核心技术专家的郭万钧,未能在金钱的腐蚀下守住底线,将国家战略王牌的核心情报一点点出卖,直接导致我国尖端武器在亮相前便被对手洞悉。 若非其妻子异常的国外货币消费习惯引起了调查人员的注意,这条隐蔽的泄密链或许会造成更无法估量的损失。最终,郭万钧为其叛国行径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人为泄密之外,来自境外的无人化、高科技侦察设备,正构成一种更为隐蔽和持续的威胁,将对抗的战场延伸至了广袤的海洋。 2023年,我国渔民在海上作业时,意外捞起一个外形奇特的黑色装置。它配有太阳能板、螺旋桨和翅膀,上面还刻着外国文字。经专家鉴定,这是一个能自主航行的“波浪滑翔机”,一部在海洋中四处游弋、执行窃听任务的“幽灵”。 无独有偶,早在2016年,渔民就曾遭遇一艘形迹可疑的“小白船”,该船在被发现后迅速抛下一个物体并逃离。 被打捞上来的装置,其功能是专门采集我国海域的水温、盐度、海流等关键环境数据。这些看似寻常的物理参数,却是推算我方潜艇、水下导弹活动规律的绝佳情报。 这些冰冷机器的出现,揭示了境外势力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情报渗透的新趋势。然而,矛与盾的较量总在升级。通过对这些缴获设备的拆解与研究,我国的相关科研人员得以窥见对手的技术路径,从而有力地推动了自身在反潜等领域的国防技术进步。 面对形态各异的威胁,一道由专业力量与亿万民众共同构筑的立体防线,正变得愈发坚固,无论是北京郊区深夜察觉到无人机异常活动的居民,还是在茫茫大海上对不明装置保持警惕的渔民。 他们都在第一时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拨打“12339”国家安全举报热线或海上安全电话。正是这些来自人民的“千里眼”与“顺风耳”,为国家安全部门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接到举报后,安全部门能够迅速响应,通过分析飞行轨迹、调取监控录像等手段,精准锁定嫌疑人,及时切断信息泄露的链条。这种高效的军民协作与快速反应机制,证明了维护国家安全绝非一人一部门之事,而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从满足虚荣心的“黑飞”,到利欲熏心的出卖,再到高科技的渗透,国家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复杂而严峻。每一份看似无伤大雅的好奇,都可能成为敌人撕开防线的突破口。 守护国家机密,没有“局外人”,唯有当法治观念与安全意识内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时,我们才能真正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全民防线。 信源:央视新闻

0 阅读:0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