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一个人,只需要看这一点》
想要看透一个人,其实和看透自己是一样的。
大部分人之所以没办法理解别人,其实绝大部分的原因,是不知道如何理解自己。
在这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
不要再相信你对行为的解读。你能够相信的,永远就只有行为。
一个男孩靠近漂亮的花海,他以为自己是嗅到了花香,但其实是因为花海里的漂亮姑娘。
想要检验这一点是否正确也很简单:
设置两个花海的环境,一个里面站着漂亮姑娘,而另外一个却没有。接着记录下人们趋近花海的比例就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
这个世界上当然有例外,但普遍的规律和特殊情况是两码事。
一个女孩爱上一个男孩,她以为自己是被人品打动,但物质却是先决条件。证据就是,女孩子会根据一个男人的穿着、爱好、谈吐来判断其财力。就像男人总是会通过女人的外表来判断其年龄、身材。
没有了物质条件,人品对一个人的吸引力其实是很小的,甚至约等于零。你可以回忆一下那些男女之间的交谈,至少在最开始,每一个字其实都是「你有多少钱」的旁敲侧击。
物质资源交换生育资源,这是写在我们基因里的东西。
「学会认识自己」,这句经久不衰的真理总是在指引着人们,不要再去解读行为,只是纯粹地观察它们。在行为与行为之间,判断出因果关系,而非在行为与言语之间做出判断。
当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就有了自知之明。
当你有了自知之明,也便有了识人、用人的本事。
你能够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为此付诸行动。
你也能知道别人想要的是什么,并做出引导或者支付代价,让其按照你的意愿行动。
至于对行为的解读,只不过是商品的包装。
包装总是有新花样。
包装里面的东西却总是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