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唐廷对河北的失控,)应理解成东北游牧-畜牧族部南下,将原来农耕区与北方游牧区的分界线往南推了。这一变化,使中原王朝对这个地区的失控成为可能。这与该地区的所谓文化,没有太大关系。曹魏、北朝,河北地区是核心地区;隋唐这样的统一帝国控制范围兼有中原、西北、西南、江南,河北的重要性就会降低,特别是政治中心放在关中时,西北才是其控制的重心。这两重因素重叠在一起,就使河北变成了“边缘”,呈现出了一种“游离”的状态。唐后期,河北虽然“高度自治”,但仍然对阻遏北边游牧部族如奚、契丹的南下,起着作用。……为什么李唐举国之力无法解决的河北问题,却被河南、河东两节镇解决了?——在我看来,黄巢变起之后的唐末、五代,不是河朔抱着地域主义或孤立主义,不参与河北之外的事务,事实上是夹在河东与河南之间,处境极被动——不是想不想与天下争锋的问题,是如何自保的问题。形势变了,政治逻辑变了,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单元,不宜将此视作唐代政治史的延续,不能用唐后期政治史的逻辑来看唐末五代的政治演变了。(孟彦弘《藩镇与唐代政治》,pp.608-09)
(安史之乱后唐廷对河北的失控,)应理解成东北游牧-畜牧族部南下,将原来农耕区与北
尔岚看过去
2025-09-03 10:13:4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