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结束后,美国人曾责问蒋介石:“你有飞机,可以坐飞机指挥,却为什么总打败仗? 说实话,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转折,暴露了国民党军队的深层问题。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拉开序幕,共产党部队在东北野战军领导下,先切断国民党后路,重点攻克锦州这个战略要地。 国民党那边,魏立煌作为东北指挥官,和蒋介石意见分歧严重,魏想守住沈阳和长春,蒋却坚持撤军集中力量,结果内部拖延,锦州失守后,国民党部队补给线被断,只能靠空投维持,但效率低下,士兵饥饿问题频发。 战役中,国民党第九兵团在黑山和大虎山一带被围,廖耀湘等将领对蒋的命令有异议,导致行动迟缓,最终全军覆没。 共产党方面,通过电报反复协调,强调先打锦州封门,部队执行力强,一步步压缩国民党空间,到10月底沈阳沦陷,整个东北国民党军队损失近五十万。 国民党军官之间派系林立,互相推诿,谁都不愿先出力,士兵士气低落,很多时候是勉强上阵。 转到淮海战役,这场从1948年11月开始的战斗,更显国民党协调混乱。 国民党徐州剿总刘峙指挥多个兵团,包括邱清泉的第二兵团、黄百韬的第七兵团、黄维的第十二兵团等,本想依托徐州防御,但内部情报失误频出。 黄百韬兵团在东进时,桥梁没及时架好,延误了撤退,共产党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抓住机会包围,国民党救援部队像杜聿明率领的部队,本该快速增援,却因为邱清泉和黄百韬私人恩怨,行动拖拉。 蒋介石亲自干预,否决杜聿明的一些计划,坚持直接救黄百韬,结果黄维兵团也被围在双堆集,补给断绝,士兵杀马充饥,大雪天气还让空军无法支援。 国民党军官腐败问题突出,军粮被私卖,武器倒腾出去换钱,士兵忍饥挨饿,很多人选择投降。 共产党电报指挥强调协同,中原野战军堵截黄维,华东野战军围歼邱清泉等,到1949年1月10日,国民党损失五十五万多人,徐州易手。 国民党征兵方式粗暴,强拉壮丁,不给钱就打,百姓怨声载道,支持度直线下降。 从1948年11月底到1949年1月底,共产党华北野战军切断北平天津铁路,包围张家口、新保安等地。国民党傅作义指挥华北剿总,部队包括他的嫡系和杂牌军,本想固守北平和天津,但补给问题又冒头,共产党部队逐步蚕食外围。 傅作义女儿傅冬参与地下工作,推动和谈,但国民党内部还是犹豫,蒋介石远程干预,却没能统一行动。 天津守军陈长捷部被围后,共产党发起总攻,城内巷战激烈,国民党士兵不少投诚。 北平方面,傅作义最终谈判投诚,他的部队被改编,共产党避免强攻,保存了古都。国民党损失五十二万,华北平原大部落入共产党控制。 国民党军官贪污军饷,士兵装备不足,战斗中常常是各自为政,没法形成合力。 这些战役中,共产党靠西柏坡那个小村子里的电报室指挥,发出数百封指令,每一封都针对战场实情,像辽沈时坚持打锦州,淮海时协调两野战军围歼,平津时注重政治攻势。 部队纪律严明,执行命令不打折扣,土地改革让农民分地,很多人自愿支前,运粮提供情报。 国民党有美援支持,飞机坦克不少,蒋介石能飞来飞去巡视,但底下部队派系太多,胡宗南、李宗仁、阎锡山各有小九九,不肯全力协作。 军官腐败,卖军粮、倒卖武器,士兵饿肚子,征兵时拳脚相加,百姓恨透了。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一百五十多万,平均一天一个师,这种速度在战争史上罕见。 其实,国民党失败根子在民心上。共产党政策接地气,土改分田,农民觉得是为自己打仗,踊跃参军。国民党占大城市,却不管底层死活,通胀严重,物价飞涨,士兵工资买不起东西。 蒋介石后来反思,说国民党无纪律,但没说透,纪律背后是人心。共产党电报指挥精准,因为情报准,战略对路,前线将领信任中央。 国民党蒋介石虽有飞机,但命令常被下面阳奉阴违,像淮海时杜聿明计划被否,辽沈时魏立煌不听调。 美国人看不下去,问出那话,蒋介石哑口无言。 战役后,国民党士气崩盘,大片土地丢失,共产党推进迅速。 三大战役结束,解放战争大局定,国民党退守长江以南,但内部矛盾更尖锐。蒋介石1949年1月下野,李宗仁代理,但国民党军队已无力回天。 共产党渡江战役4月发动,南京、上海相继解放,国民党残部逃往台湾。蒋介石在台湾重建政权,但控制范围缩水,只剩岛屿。 共产党1949年10月成立新中国,北京成为首都。蒋介石到1975年去世,没再回大陆。他的失败,不光是军事,还丢了民心。共产党赢得支持,因为政策实惠,军队有凝聚力。 美国援助国民党几十亿,却换来败局,华盛顿内部也争论谁丢了中国。国民党军官继续腐败,在台湾初期还有问题,但蒋稳住局面。 共产党领导下,国家开始重建,工业农业起步,虽有挑战,但基础打牢。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结束后,美国人曾责问蒋介石:“你有飞机,可以坐飞机指挥,却为什么
古凌国际
2025-09-02 11:32:21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