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大陆真敢开战,我就敢立刻运物资过去!”郭台铭,这位富士康大佬放话:两岸真打,他会第一时间驰援前线! 2023年7月15日,郭台铭说自己生在台湾,死在台湾,葬在台湾。然后话锋一转,说如果两岸打起来,他马上改装私人飞机湾流G650,给台湾军队前线送物资。 郭台铭的私人飞机是一架湾流G650。平日里,它常常被媒体拍到停在台北松山机场或者香港赤鱲角机场。外界对这架飞机的奢华早有耳闻:真皮座椅、私人卧室、全景舷窗。 在军事物流的语境下,这架飞机的价值就完全不同了。 机体的最大载重空间有限,满打满算可装1.5吨物资。若要满足飞行员、机组、油料等消耗,实际能带的不过是少量压缩饼干或净水设备。 按照台湾军队的后勤标准,这点物资连一个排都难以维持两天。更关键的是,战时空运绝非想飞就能飞。雷达锁定、电磁干扰、空域管制、导弹威胁,每一项都不是湾流系列能承受的。 台湾“国防部”退役军官曾在研讨会上直言:“战时运输机必须经过电磁加固和防御改装,而湾流G650是一架商务机,本质上和民航客机差别不大。” 郭台铭所谓的“立刻改装”,在专业人士看来,更像是政治姿态,而非可行的预案。 这一点,若放在富士康的版图来看,更显得矛盾。 富士康依靠大陆市场起家,从深圳龙华的第一条组装线,到郑州“iPhone城”的百万员工宿舍,产业链八成以上集中在大陆。 郑州厂区高峰时期雇佣工人超过20万,一年能生产出全球近一半的iPhone。光是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就涉及数千家大陆供应商。 2010年代中期,富士康曾尝试向印度、越南转移部分产能,但由于人力素质、配套体系和基建条件限制,始终无法与大陆相比。 正因如此,郭台铭多次在公开场合承认:“大陆市场和大陆的产业环境成就了富士康。” 一旦两岸发生军事冲突,大陆只要宣布停供或断链,富士康就会陷入瘫痪。他的飞机尚未起飞,企业的根基可能已经动摇。 这位商人对外的表态往往带有浓厚的政治意味。 2008年汶川地震,郭台铭捐赠了6000万人民币,成为当时台湾商界捐款数额最大的个人之一。那时,他强调“这片土地让富士康成长起来”。 但近年来,他的话风逐渐发生变化。 在大陆继续签下上百亿新能源、半导体投资项目的同时,他在台湾却频频高调宣示“守护台湾”、“生死都在台湾”。这种一边稳固大陆市场、一边拉拢台湾“本土派”的双重表态,被不少观察者视为政治算计。 事实上,坊间早就有传言称他有参选打算。在台湾政坛,类似“立场宣言”往往比经济数据更能吸引选票。 如果把视线拉得更远,还能看到另一重矛盾。 台湾舆论场上,不少民众对郭台铭的发言感到尴尬。有人说他“热血”,却发现他的行动力和物资储备根本不足;也有人说他“作秀”,却不得不承认他选择的时机正好能引发舆论关注。 台湾军方人士私下分析:“战时后勤是体系化工程,需要军机、海运、仓储、燃料线支撑,不可能依靠一架私人飞机。郭台铭说这话,不是为了补给,而是为了传递政治立场。” 这种“送立场”的逻辑,放在台湾商界并非孤例。过去几十年,许多台商在大陆赚得盆满钵满,却在岛内政坛不得不表态“忠诚”,左手拿订单,右手举旗帜。 只是,玩得越久,反而越难维持平衡。
台湾内部终于有人把话彻底挑明了!前国民党高层蔡正元,最近直接摊牌,给大陆指了条“
【8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