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油-20挂载的加油吊舱和过去空军装备的轰油-6以及伊尔-78都不相同。轰油-6采用的是国产RDC-1加油吊舱,和英国空中加油公司老式的FRL MK.32吊舱十分相似。我国曾在上世纪80年代初计划从英国引进相关套件改装运-8加油机,但运-8的飞行速度过慢无法和歼-8D进行匹配,后改用轰-6。因此国产空中加油技术走的是西方的技术路线和规格,且无法兼容俄制空中加油体系,只能为国产的歼-8D和歼-10系列进行空中加油。
大量装备部队的苏-30/歼-15/歼-16系列采用的是俄式加油系统,长期以来空有受油管却没有匹配的加油机,直到引进3架伊尔-78加油机后才堪堪解决有无问题。伊尔-78配备的是3套UPAZ-1加油吊舱,和苏-33使用的伙伴加油吊舱性能规格相同,只是加油软管不同。该吊舱头部尖锐,没有冲压涡轮动力系统,末端呈长方形,外观特征很明显。
而运油-20的两个翼下加油吊舱外观却和英国科博汉姆公司(英国空中加油公司是它的前身)为A-400M研制的908E吊舱极为相似,前端都有一个气泡状的凸起部分,后部圆锥体被削去一半用于收放加油套锥,连带HDU的安装形式也和A-400M的808E很接近,不由得令人猜想它们之间是否具有某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