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北溪管道这个屎盆子,一定得栽到乌克兰的头上。我很难相信,没有超级大国的支持

非常盘点中 2025-08-30 02:47:08

看来,北溪管道这个屎盆子,一定得栽到乌克兰的头上。我很难相信,没有超级大国的支持和帮助,以乌克兰的实力,能够找到并准确爆破北溪管道。 2022 年 9 月,波罗的海海底传来两声闷响,北溪管道炸开三个大洞,48 万吨甲烷喷向海面,相当于全球三天的天然气消费量。 这起堪称 “能源珍珠港” 的事件,三年过去了,调查结果却比海底淤泥还浑浊。 瑞典说没管辖权草草结案,丹麦捂着证据不撒手,德国好不容易抓了个乌克兰嫌疑人,结果波兰硬是放跑了人。全世界都在看,这口黑锅怎么就精准扣到了乌克兰头上? 要说乌克兰有这本事,怕是没人信。北溪管道埋在 80 米深的海底,管壁钢板厚得能抗住潜艇撞击。瑞典水下无人机拍到的画面显示,管道被炸出 50 米长的缺口,碎片散落半径达 250 米,专家说 “只有国家级别力量才能造成这破坏”。 乌克兰连黑海舰队都快打光了,哪来的深海爆破设备和精准定位技术?更蹊跷的是德国调查:所谓的 “作案工具” 是艘休闲游艇,六个乌克兰人就靠它在北约眼皮子底下安放炸药?这剧情连好莱坞编剧都不敢这么编。 可偏偏有人就信了,美国媒体一口咬定是乌克兰军官罗曼・切尔文斯基策划的,说他受前总司令扎卢日内指使。但扎卢日内现在是乌克兰驻英大使,一口否认;泽连斯基更急得跳脚,说从没批准过这事儿。 有意思的是,德国检方发了逮捕令,波兰却死活不配合抓人,眼睁睁看着嫌疑人跑回乌克兰。这出 “抓放曹” 唱的,活像早就串通好的剧本。瑞典检察官早说了大实话:“最可能是国家发起的团伙”,这话明摆着指向那些有能力、有动机的超级大国。 谁最有动机?看看爆炸后的赢家就知道了。北溪断气后,欧洲天然气价格飙涨三倍,美国的液化天然气趁机抢占市场,2022 年对欧出口量翻了一倍,赚得盆满钵满。要知道,美国早就恨透了北溪管道,前总统特朗普就骂它是 “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武器”。 资深记者西摩・赫什爆料更狠:说美国情报部门 2021 年就开始策划,用军演当掩护放的炸药。虽然美国政府矢口否认,但这巧合也太扎眼了 —— 美国前脚施压德国停掉北溪 - 2,后脚管道就炸了,欧洲只能乖乖买美国的高价气。 俄罗斯那边气得跳脚,可拿不出实锤证据。普京说这是 “西方恐怖袭击”,但俄罗斯申请的国际调查提案,在安理会被美国一票否决。 最尴尬的是德国,一边要查清是谁炸了自家能源命脉,一边又怕得罪美国主子。经济部长哈贝克私下抱怨,调查进度 “受政治因素干扰”,这话道破了天机。毕竟德国工业界每年多花几百亿欧元买气,这笔账总不能一直挂着。 更诡异的是调查全程像拍谍战片,瑞典拒绝分享爆炸物检测结果,丹麦把事发现场封锁得严严实实,三国联合调查小组刚成立就散伙。 俄罗斯想派人参与?门都没有!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说得明白:“三年了,公众只能靠媒体爆料猜真相,这太不正常了”。匈牙利外长更直接,说这是 “可耻的掩盖”,如果真是国家行为,那就是 “国家恐怖主义”。 乌克兰成了完美背锅侠。反正它跟俄罗斯打了这么久,多背个黑锅也无所谓。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一个连无人机都要靠西方援助的国家,哪有本事干成这种 “世纪破坏案”? 俄罗斯对外情报局说得露骨:美国和英国在搞虚假信息战,逼着德国年底前把锅扣给 “乌克兰极端分子”。这操作跟当年伊拉克洗衣粉事件如出一辙,都是先定调子再找证据。 现在的局面是:美国揣着明白装糊涂,欧洲敢怒不敢言,俄罗斯骂骂咧咧却没辙。那些知道内情的 “可怜虫”,怕是晚上都睡不安稳。 毕竟在这种级别的地缘政治博弈里,知道太多的人往往活不长。德国媒体偷偷报道,调查人员收到过 “人身威胁”,波兰官员干脆销毁了嫌疑人的活动记录。 说到底,北溪爆炸就是面照妖镜。美国嘴上喊着 “维护盟友安全”,转头就敢炸盟友的能源管道;欧洲标榜 “独立自主”,到头来还是得看美国脸色;乌克兰看似强硬,实则成了大国博弈的棋子。 这口黑锅能不能扣稳不重要,重要的是没人再提是谁受益最大。就像波罗的海的气泡早就散尽,真相也被海底的淤泥盖得严严实实。只是德国工厂的烟囱少了几座,美国 LNG 船却多了几艘,这账老百姓心里门儿清。

0 阅读:18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