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北京永定门城楼因为“妨碍交通”被拆除。48年后,果不其然开始复建永定

无畏战士闯龙潭 2025-08-29 18:36:48

1957年,北京永定门城楼因为“妨碍交通”被拆除。48年后,果不其然开始复建永定门城楼了,而复建过后的永定门被称为“北京城第一座复建的城门”。 梁思成是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大咖,生于1901年,父亲是梁启超,家里书香气浓得能熏人。他小时候就在书堆里长大,翻着古籍,闻着墨香,脑子里全是中华文化的影子。1924年,他去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建筑,课堂上尽是西洋风格的拱门和尖顶,但他偏偏惦记着国内的飞檐斗拱。回国后,他跑遍山西、河北的古庙古塔,带着纸笔,量尺寸、画草图,鞋底磨破了好几双。1930年代,他和林徽因一起钻研《营造法式》,夜里油灯下,桌上堆满尺规和笔记,硬是把中国古建筑的精髓整理成书。他在清华大学开了建筑系,课上总爱讲北京的中轴线,点名永定门是南端的大门,地位非同小可。1950年代,北京城大变样,他急得跑去开会,手里攥着永定门的图纸,苦口婆心劝大家别拆古城墙。可那时候,城市要现代化,谁还管老城门?他跑前跑后,嗓子都说哑了,还是没拦住拆迁的步伐。他的心血全在古建筑上,每一座城门的消失,都像丢了一块心头肉。 永定门是北京中轴线的南大门,1553年明嘉靖年间建成,寓意“永远安定”。它不只是个城门,还是外城七门里最气派的一个,城楼高大,箭楼威武,底下还有瓮城,活脱脱一座防御堡垒。中轴线从这儿开始,往北串起正阳门、天安门、故宫,一路到钟鼓楼,7.8公里,撑起北京城的骨架。1950年代初,永定门的城墙先被拆,1957年,城楼和箭楼也没逃过一劫。拆的理由很简单:妨碍交通。那会儿北京车多了,窄路堵得慌,城门一挡,车流更挤。拆除后,永定门的地儿成了空地,风一吹,黄土满天,轴线南端像缺了一颗门牙。到了2004年,北京要办奥运会,城市面貌得提升,历史文化也得捡回来。复建永定门的计划就这么定了。2005年,新城楼落成,照着老照片和档案复原,绿瓦红柱,气势不输当年。周围还建了个永定门公园,石板路铺得整整齐齐,轴线往北能看到正阳门。这座新门成了北京第一座复建的城门,算是给中轴线补上了重要一环。可新门再像,也不是原来的石头原来的木头,总有点不一样的味道。 复建永定门不是孤立的事儿,它拉开了北京中轴线保护的大幕。2008年奥运会前,前门大街重新修整,老字号的招牌擦得锃亮,街上又有了点老北京的味儿。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天安门到钟鼓楼,慢慢被重视起来。2011年,北京启动中轴线申遗,永定门作为南端起点,自然是重点。2024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印度新德里开会,正式把北京中轴线列进世界遗产名录,15处遗产点,包括永定门、正阳门、故宫、景山、钟鼓楼,全都算上。梁思成的研究起了大作用,他的笔记和图纸,早就把中轴线的精髓讲得明明白白。虽说他1972年就去世了,没能看到永定门重生,但他的书、他的图,成了复建的蓝本。如今,永定门公园里游客来来往往,春天风筝飞满天,轴线上的历史味儿又回来了。梁思成的努力没白费,北京城的根还在,中轴线还是那条脊梁。

0 阅读:26
无畏战士闯龙潭

无畏战士闯龙潭

爱我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