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方多国缺席中国阅兵? 很多人以为,美西方多国缺席中国阅兵,是在给我们“施

依秋聊趣 2025-08-29 09:13:23

美西方多国缺席中国阅兵? 很多人以为,美西方多国缺席中国阅兵,是在给我们 “施压”。错了!真相是,他们怕了:怕亲眼看见中国如今的实力,怕直面自己不愿承认的历史,更怕自己主导的旧秩序,在这场纪念反法西斯胜利的阅兵上,被悄悄改写。 看看他们嘴上的理由多站不住脚:美国说特朗普要“接待波兰总统”,可谁都知道,国家元首的日程早有规划,真想来,调整个时间并非难事;英国、法国拿“日程冲突”当挡箭牌,却在同一时间段忙着和中国企业谈贸易合作;德国一边喊着“去风险化”,一边盯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蛋糕,连原定的对华投资听证会都敢临时取消。 最可气的是韩国,李在明上台后把所有的一切都安排的明明白白,7月忙着去美国见特朗普,8月和日本首相会谈,9月还要参加联合国大会,全是围着美国及其盟友转,就是不说来中国参加阅兵! 说白了,他们的缺席更像是一种心虚的逃避,一场精心设计的“战略性失踪”。这些国家并非不愿来,而是不敢来。他们害怕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的观礼台上,亲眼目睹中国现代化军事力量的震撼展示,更害怕这场阅兵成为照见西方历史叙事裂隙的镜子。 尤其是军事层面的差距,以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为例,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和东风-26多用途导弹首次公开亮相,这两款被外媒称为“航母杀手”的武器,直接挑战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海上霸权逻辑。 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数据,中国在2010-2020年间常规导弹技术迭代速度是美国的2.3倍,而九三阅兵恰恰成为这种技术跨越的集中展示窗口。西方军事代表团若到场观摩,无异于被迫直面一个不再依赖模仿、而是自主定义战争规则的中国。 更讽刺的是,西方一边炒作“中国威胁论”,一边却连现场确认中国实力的勇气都没有——这种“鸵鸟政策”简直比他们的外交声明更有喜剧效果。 历史叙事的争夺则是另一个西方不愿触碰的雷区。中国始终强调二战东方主战场的地位,而西方舆论长期淡化中国牺牲——比如美国民众仅约5%知道中国在二战中伤亡超过3500万人(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调查)。九三阅兵通过盛大纪念活动,正一步步扭转这种话语失衡。 2015年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时,尽管西方集体抵制,中国领导人依然出席红场阅兵,与俄共同捍卫“反法西斯共识”。而到了中国主场,西方若派出高级别代表团,等于变相承认中国对二战东方历史的定义权。 更尴尬的是,日本作为美国盟友至今未彻底清算军国主义遗产,西方若站在中国阅兵台上,岂不等于打脸自己的“价值观外交”?这种精神分裂式的外交困境,让缺席反而成了最方便的选项。 最让西方如坐针毡的,是中国借助阅兵平台构建的国际秩序新范式。九三阅兵不仅是武器展,更是外交舞台。2015年中国宣布裁军30万,同时邀请30国军队代表参加阅兵,这种“减己之兵”与“广友之盟”的组合拳,巧妙消解了西方“中国扩张论”的污名化操作。 根据中国外交部数据,2015-2023年间,九三阅兵相关外交活动促成与发展中国家的军事合作协议数量年均增长17%,而西方传统武器出口国在中东、非洲的市场份额同期下降6.8%。 阅兵期间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与西方坚持的排他性联盟体系形成鲜明对比——当中国在阅兵场上展示和平发展路线图时,看台上的西方代表恐怕只能暗自焦虑:自己主导的旧秩序剧本正在被改写。 西方缺席的本质是一场话语权争夺战的消极防御。他们用“不参加”来回避承认三个现实:中国军事科技已从追赶到并跑甚至领跑、中国定义的二战史观获得越来越多国家认同、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正在瓦解西方俱乐部式霸权。 他们的逃避,反而让九三阅兵成为照出西方困境的多棱镜:既暴露了历史叙事的双标,又揭穿了军事竞争优势的相对衰落,最终连维系旧秩序的外交手段都显得捉襟见肘。 这出“西方集体缺席”的默剧,演得越认真,就越像给中国送上的反向致敬!

0 阅读:0
依秋聊趣

依秋聊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