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杜博导凌晨三点写完第四遍基金申请,转身从实验楼跳下,留下遗书。 一个月内

冰巧听娱乐 2025-08-28 01:21:32

35岁的杜博导凌晨三点写完第四遍基金申请,转身从实验楼跳下,留下遗书。 一个月内,高校第二次出现同因悲剧。 他想要的是保住实验室、保住学生、保住职称,于是把24小时切成碎片塞进数据、PPT、报销单。 基金命中率不到15%,他赌上睡眠、家庭、甚至命。 制度把“非升即走”写进合同,把“经费到账”当生死线,却把心理辅导放在网页角落。 那位四十岁出国刷墙、开车、考证书的副教授夫妇,用五年时间把收入翻了三倍,孩子进大学,他们说“没后悔”。 两条路摆在眼前:一条用命换指标,一条用汗水换生活。 高校如果继续只数论文、不看人,下一份遗书也许已经在打印。 人到底该为指标活,还是为日子活?

0 阅读:1078

评论列表

湛蓝

湛蓝

4
2025-08-28 23:20

教育部人事部有责任

用户10xxx20

用户10xxx20

3
2025-08-28 10:47

自己生活方式自己选择。

淡盐

淡盐

3
2025-08-28 11:06

太卷了,很多人深陷其中,深受其害

丑石

丑石

2
2025-08-28 13:29

深陷其中无法挣脱,生命没有必然活着的锚点,容易放弃

用户10xxx28

用户10xxx28

1
2025-08-28 10:59

大学的目标不是教书育人吗

用户82xxx76 回复 08-28 22:14
本来是,现在变成搞科研了[滑稽笑]

不负时光

不负时光

1
2025-08-28 17:03

没有科研能力,不要到高校混。欧美失业的博士不少,他们有自知之明。

冰巧听娱乐

冰巧听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